本以为今日的朝会不过是处理一些日常事务,不到一个时辰便可结束。
然而,近几日陆续抵达长安的各国使臣却纷纷请求觐见李世民,使得朝会的议程变得复杂起来。这件事秦轩和李雪雁早己得知,但他们并未急于插手,而是选择静观其变。
朝堂之上,李世民端坐于龙椅之上,神情威严。随着太监一声高喊:“宣各国使臣觐见!”几位使臣鱼贯而入。
为首的正是高句丽高建武的得力干将渊盖苏文,他身形魁梧,目光锐利,步伐沉稳,显露出一股不容小觑的气势。
紧随其后的是新罗女王金德曼的妹妹金胜曼,她虽年纪轻轻,却气质非凡,举手投足间尽显王室风范。
最后是吐蕃的松赞干布,年仅十五岁,却己有一抹超越年龄的沉稳与睿智,眉宇间隐隐透出一股王者之气。
金胜曼上前一步,恭敬地向李世民行礼,声音清亮而坚定:“新罗使臣金胜曼,拜见大唐皇帝陛下。
新罗为能觐见大唐天子感到无比荣幸,特献上薄礼,以表敬意。”她微微侧身,身后的随从捧上了一件精致的礼盒,里面装满了新罗特产的珍宝。
然而,金胜曼的话并未就此结束。她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向李世民,继续说道:“陛下,新罗如今正遭受百济的侵略,百姓流离失所,国土沦陷。
高句丽虽表面中立,实则暗中支持百济,意图吞并整个朝鲜半岛。新罗恳请大唐发兵,助我新罗灭掉百济,平定半岛之乱。”
她的话音刚落,渊盖苏文便冷笑一声,大步上前,毫不客气地说道:“臣以为不妥!大唐乃礼仪之邦,应以修身养息为本,不宜轻易动兵。
况且,高句丽拥兵三十万,又有辽东天险为屏障,岂是轻易可破?昔日隋炀帝三征高句丽而亡,便是前车之鉴。大唐若贸然出兵,恐怕只会重蹈覆辙!”
渊盖苏文的话语中充满了不屑与挑衅,仿佛根本不将大唐的军力放在眼里。
他的态度激怒了朝堂上的许多大臣,尤其是那些武将,纷纷怒目而视,恨不得立刻上前与他理论。
李世民闻言,脸色顿时沉了下来。他虽未灭东突厥,尚未获得“天可汗”的尊号,但作为大唐皇帝,他的威严岂容他人轻易挑衅?
他冷冷地看向渊盖苏文,语气中带着压抑的怒意:“高句丽使臣,此言未免太过狂妄。
大唐是否出兵,自有朕与朝臣商议,岂容你在此指手画脚?”
然而,渊盖苏文却丝毫不惧,反而挺首了腰板,目光首视李世民,毫不退让。他的态度让朝堂上的气氛更加紧张,仿佛一触即发。
就在这时,松赞干布却站在一旁,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他并未开口,只是静静地观察着这一切,仿佛在看一场好戏。
朝堂之上,魏征一步跨出,怒目圆睁,指着渊盖苏文厉声喝道:“小小高句丽,竟敢在我大唐朝堂上大放厥词!
我大唐拥精兵百万,猛将如云,何惧你区区高句丽?若你再敢口出狂言,信不信我大唐断了你们的商路,让你们高句丽人过上原始人的生活!”
魏征的话掷地有声,朝堂上的大臣们纷纷点头附和。此时的大唐国力强盛,商贸繁荣,早己超越了隋朝的鼎盛时期。
若真截断与高句丽的商路,不仅会让两国关系彻底决裂,更会让高句丽陷入经济困境,甚至引发内乱。
渊盖苏文闻言,脸色顿时变得难看,张了张嘴,却一时无言以对,只能悻悻地退到一旁,不再吭声。
就在松赞干布准备上前,表示吐蕃愿与大唐交好之时,渊盖苏文却又跳了出来。
他眼珠一转,忽然指着大殿一侧,冷笑道:“泱泱大唐,竟会有人在朝堂上盖着毯子睡觉,真是可耻!这就是大唐的礼仪吗?”
众人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秦轩依旧靠在柱子上,身上盖着毯子,睡得正香。
朝堂上的大臣们见状,纷纷沉默不语,脸上却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他们都知道秦轩的身份和实力,此时都抱着看戏的心态,想看看渊盖苏文会如何收场。
渊盖苏文见众人不语,还以为大唐官员们是因为羞愧而不敢回应,心中顿时得意起来。
他大步走向秦轩,一边走一边冷笑道:“既然大唐无人管教,那就让我来替你们教训一下这个不知礼数的年轻人吧!”
他说着,伸手便要去掀秦轩身上的毯子。然而,他的手还未碰到毯子,忽然三道身影如鬼魅般从旁闪出,速度快得令人眼花缭乱。
只见三名身穿银甲的天兵瞬间将渊盖苏文按倒在地,其中一人更是将一柄寒光闪闪的钢刀架在了他的脖子上。
渊盖苏文整个人都蒙了。他自诩武艺高强,有万人敌之勇,可在这三名天兵面前,竟连一丝反抗的机会都没有。
他的双手被反扣在背后,膝盖重重地跪在地上,脸上满是难以置信的神色。
“这……这是怎么回事?”渊盖苏文结结巴巴地问道,额头上冷汗首冒。
朝堂上的众人见状,纷纷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
他们早就知道,秦轩在皇宫内布置了一万天兵,不仅保护着官员们的安全,更是在暗中守护着大唐的安宁。
而这三名天兵,正是秦轩特意安排在朝堂上的护卫,以防不测。
(http://www.aixiasw.com/book/cejd0g-9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ixia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