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们在公社会议室里忐忑不安地等待着八点上班时间的到来。
八点一到,接待他们的是一位公社知青办的文书。
在他的帮助下,知青们依次完成了信息登记和户口迁移手续。
随着最后一份手续的完成,六名知青正式成为了七道岔公社的社员,他们都被分配到了棒槌沟大队,也成了那个大队的知青。
在离开公社之前,公社还安排知青们在食堂吃了一顿早餐。
这时,公社的一位主任走了过来,他用简短而有力的话语鼓励知青们扎根农村,努力发光发热。
随后,他用高亢激昂的语调背诵了一句伟人语录:“滚一身泥巴,炼一颗红心,干一辈子革命,做一辈子毛主席的好学生!”
他的讲话在语录的诵读声中结束,给知青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吃完早餐后,知青们再次坐上赵老疙瘩的马车,踏上了前往棒槌沟大队的路途。
一路上,知青们好奇地看着沿途的风景,听着赵老疙瘩讲着这个大队的趣事。
马车沿着山路翻过一座山,终于看到了隐藏在大山深处的棒槌沟大队。
两山之间的山沟里,一条蜿蜒的小溪两侧分布着错落有致的土坯房子,每间房子都盖着厚厚的茅草屋顶。
每间茅草屋都围绕着篱笆墙小院,每个小院是一户人家。
家家小院房前屋后都是菜园,有的人家还种有果树和葡萄架,让这几个在城市长大的知青们感受到了东北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
赵老疙瘩说,这个大队是公社社员最少的一个大队,因为棒槌沟里一共只有二十六户人家。
他指着小溪环绕的平地上的一栋三间红砖瓦房,说那里就是大队部。
他又指向大队部上面山上的三间低矮的土坯茅草房,说那里就是知青点,现在还有三个知青住在那里。
马车沿着山路抵达了山沟里的大队部,大队部安排会计老王对知青们进行再次登记。
同时,大队党支部书记余向前对知青们讲了几句欢迎词,大队长刘万新向知青们介绍了大队的基本情况,包括大队的人口、土地、生产状况、风俗习惯等,让知青们对大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两位大队领导讲完话后,这个简单的欢迎仪式就结束了。
随后,会计老王和出纳小刘给每位知青发放了五斤玉米面,并安排出纳小刘带领知青们前往知青点。
赵老疙瘩看到知青们己经办理好落户手续,便与大家告辞,赶着马车返回公社了。
知青们目送赵老疙瘩离去后,跟着出纳小刘前往知青点。
到达知青点小院时,里面的三位知青听到出纳小刘的喊叫声,相继走出屋子,站在院子里迎接新来的知青。
出纳小刘给新老知青互相做完介绍,彼此熟悉后,便告辞返回大队部了。
高个子长脸戴眼镜的男知青叫白杨,他是这里最老的知青,来棒槌沟大队下乡己经五年了,其余两个知青显然都听他的。
他让女知青吴琳领着新来的两个女知青去东屋,先帮她们安排好住宿,然后又让另一个男知青程志强领着西个男知青去西屋安排住宿。
知青点是三间土坯房,东西两间是宿舍,中间是外屋,外屋靠墙处砌着两口红砖黄泥炉灶。
东西两屋各有一盘大炕,炕上铺着炕席,男宿舍的炕上有两个木箱子。
程志强让沈卫东和其他三名男知青自己找睡觉的地方。
炕头己经放了两套叠好的被褥,那是白杨和程志强的位置。
沈卫东主动选择了炕梢的位置,剩下的位置则让其他三人自行挑选。
白杨告诉他们,外面仓房里还有一些老知青留下的木箱子,大家可以去挑还能用的,自己再买把锁就行。
沈卫东和其他三人到外面仓房里各找了一个木箱子,还帮着王锦花和林晓霞各找了一个。
有些箱子坏了,程志强过来帮忙修了修。
大家把箱子搬回屋里,放在炕上自己睡觉的靠窗位置,准备有空时去公社买锁。
等新知青们收拾好住宿的地方后,白杨让程志强把女知青们都叫到男知青屋内,一起商量吃饭和做饭的一些事。
女知青们过来后,白杨对大家说:“新来的知青同志们,首先我和程志强、吴琳欢迎你们来到棒槌沟大队,扎根农村,向贫下中农学习。作为老知青,我要起到传帮带的作用。在你们即将和我们一起开始新生活之前,我需要先跟你们说明一下在知青点共同生活时会面临的一些问题。”
“首先是吃饭问题。你们应该知道,在大队里,我们是靠出工挣工分,大队会按照工分分配粮食。我们是过集体生活的,吃的是集体伙食,分配的粮食是要放在一起的。所以,我希望大家在出工时不要懈怠,挣不到工分的话,会拖累大家的。”
“其次是做饭问题。在你们来之前,我们三个老知青是这样分工的:吴琳负责做饭,我和程志强负责上山捡柴、劈柴、烧火。现在你们来了,知青也多了,我建议继续采用这种方式。女知青们轮流做饭,同时负责收拾自己的屋子。具体怎么轮流,女知青们自己商量。男知青现在一共有六人,正好一周六天,每人负责一天,负责烧火、挑水、收拾卫生。周日,所有男知青一起上山捡柴,回来劈柴。”
“我说的这些,你们觉得行不行?或者你们有更好的方法也可以提出来,只要大家同意,我们就可以采纳。好了,我就说这些,没听明白的可以再问我。”
白杨说完后,看向新来的几位知青,他的目光看向林晓霞时,林晓霞羞涩地低下头说:“白同志,俺……俺不会做饭。”
白杨听她说完,想了想,“林同志,我们来这里是为了什么?”
一首低着头的林晓霞小声回答,“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白杨满意地点点头:“你知道就好,谁都不是生下来就会的,不会就要学。”
说完又对其他知青问道:“对我的建议,你们谁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老知青们自然是赞同的,新知青们也毫无异议。
于是,在白杨这位老知青的带领下,知青点的集体生活正式开始了。
(http://www.aixiasw.com/book/dafaii-1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ixia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