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1月1日,元旦,这一天在“棒槌沟”大队被称为“阳历年”。
沈卫东和小曼今天起得特别早。
昨天,刘书记过来告诉他们,杨耀奎今天上午会回家。
小曼想爸爸了,这两天白杨他们走后,屋子里只剩下他们两人时,她总是忍不住跟沈卫东嘟囔好几回。
沈卫东也想杨叔,因为杨叔和他三叔一样,都是对他最好的人。
两人睁开眼睛就开始忙碌起来,把院子里和屋子里都打扫得干干净净。
收拾完卫生后,他们锁上门,一起走向村口,站在老榆树下,翘首期盼着前方能出现杨耀奎的身影。
杨耀奎今天也是一大早从市里往回赶,他同样想念闺女,也想念沈卫东这个准女婿。
他是坐最早一班火车,到了县里后,又请求郑爷爷用吉普车送他回村。
他这次回来,心情异常兴奋,因为他有很多话想跟闺女和沈卫东说。
他的“地主、富农分子”帽子己经摘了,一切政治权益都恢复了。
通过在市里这段时间的学习,他深刻感受到党和国家对他的信任。
他现在己经重拾信心,感觉浑身充满了使不完的劲,恨不得马上走上工作岗位,为国家、为人民发光发热。
车驶过公社卫生所,杨耀奎犹豫了一下,让司机在卫生所门前停下,等他一会儿。
车停稳后,杨耀奎推开车门,快步走进卫生所。
卫生所里,女医生站在屋内,微笑着看着他。两人相视一笑,脸上都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
“老杨,你回来了?我就知道你一定会回来的!”
女医生的声音里满是欣喜。
杨耀奎走到她面前,笑容里带着满满的温情:“小薇,让你担心了。我回来了,现在彻底回到了广大无产阶级人民的怀抱中了!”
“咯咯咯……”女医生被杨耀奎的话逗笑了,娇嗔地用手轻轻拍了他一下,“你是急着回来看我还是看你女儿?”
杨耀奎憨憨地笑着,抬手挠了挠头:“嘿嘿!我这不是先急着来看你了吗,看完你再回家看闺女。”
女医生听后,笑得眉眼弯弯:“老杨,你去市里学习,是不是学会了甜言蜜语呀?”
杨耀奎低下头,捂着脸,不好意思地笑了。
女医生看着他的窘态,掩嘴轻笑:“老杨,我怎么觉得你现在变得扭扭捏捏的,你还是我当初认识的那个流血不流泪的战斗英雄吗?”
杨耀奎抬起头,脸上虽然挂着笑容,但依然有些窘态。
女医生的眼睛微微弯起,嘴角挂着淡淡的笑意。
“老杨,看完我了,你是不是要走了?”
杨耀奎温柔地看着女医生,点点头。
“好了!走吧,女儿该等得着急了,去吧!”女医生依依不舍地说。
杨耀奎讪讪地笑了笑,“小薇,那我就走了,送我的车在外面等我呢。”
女医生点点头,“走吧!”
杨耀奎也很不舍,但他也该走了。
女医生看着杨耀奎转身走出去的背影,眉眼中满是不舍的温柔。
吉普车继续朝着“棒槌沟”大队的方向驶去。
翻过山岗,杨耀奎透过车前的风挡玻璃,看到了山坳里的“棒槌沟”村落,也看到了村落里最显眼的老榆树下站着的两个熟悉身影。
与此同时,老榆树下的小曼和沈卫东也看到了正顺着山路从山坡上往“棒槌沟”方向驶来的吉普车。
这辆吉普车,小曼和沈卫东都很熟悉,是郑爷爷考古队的车。
“东东,是郑爷爷的车,车里是爸爸,一定是爸爸!”小曼激动地跳起来,又喊又叫。
沈卫东也很激动,身后路过的社员听到小曼的叫喊,纷纷驻足,看向正往村里驶来的车。
杨耀奎己经离开村子很久了,谁都不知道他去了哪里。
他在公社当书记的时间太短,大队部还没来得及向社员们开会公布,他就出事了。
听到小曼喊爸爸回来了,社员们好奇地站在村口,等着看看车上坐的究竟是不是杨耀奎。
当车停在村口,杨耀奎从车上下来时,村民们更是好奇。
这个“地主成分”的杨耀奎,居然能坐小车回村,这可是大领导的待遇啊!
“爸爸,我想你了,你总算回来了!”小曼和沈卫东己经迎了上去,小曼跑过去抱着爸爸,声音都有些哽咽了。
沈卫东站在一旁,心情也很激动。
杨耀奎分开后,走到沈卫东跟前,张开双臂,紧紧地抱住他。
“卫东,叔,谢谢你照顾小曼。我这么久没回家,没有你我怎么能放心呢,谢谢你,我的好女婿!”杨耀奎的话,句句都是真情流露。
沈卫东被杨耀奎的这番话深深感动,他在杨耀奎心里真的很重要。
这是一种被长辈信任的感觉,这一刻,他眼睛里噙满了泪水。
村民们站在远处看着这一幕,都不知道该怎么理解。
他们不关心亲人之间分别后的重聚,只关心杨耀奎是从哪里回来的,那辆车是怎么回事。
杨耀奎放开沈卫东,回头跟司机说了一声:“司机师傅,辛苦了,谢谢!”
司机从车窗伸出头,“杨书记,不用客气,我往回走了!”说完,按了一下喇叭,启动车,调转车头,沿着来时的路开走了。
“杨书记”这三个字听在社员们的耳朵里,让他们一个个表情呆愣,目光痴傻地看着杨耀奎。
杨耀奎没有理会这些社员的惊讶表情,弯腰拿起刚才放在地上的提包,递给沈卫东。
三人走过社员身旁,径首向家的方向走去,身影渐行渐远。
社员们过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
“王哥,你刚才是不是听到小车师傅叫老奎杨书记?”一个社员问道。
“听到了,他怎么变成杨书记了?”另一个社员回答。
“是啊,咱们都没听错吧?”第三个社员也加入了讨论。
“怎么会听错呢,这么多人呢,一个听错,还能个个听错?”第西个社员反驳道。
老榆树下,几个社员又开始热烈地讨论起来……
沈卫东和小曼分别走在杨耀奎的两侧,三人高高兴兴地走回了家。
(http://www.aixiasw.com/book/dafaii-8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ixia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