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时节,宫中柳絮纷飞,桃花开得正盛。甄嬛坐在偏殿的窗前,手中翻着一卷《诗经》,目光却不时望向门外,似在等待什么人。
我端着一碗新熬的杏仁茶走进来,轻声道:“娘娘,孩子今早又学会了一个新词呢。”
她闻言,眸光一亮,忙放下书卷:“哦?说什么了?”
“他说‘娘亲’。”我笑着将茶放在案上,“奶娘说,他早上醒来就咿呀地喊,奶娘以为自己听错了,结果他又喊了一声,可清楚呢。”
甄嬛唇角微扬,眼中浮起一丝柔意:“这孩子……倒比他哥哥小时候聪明些。”
我点头道:“可不是,才七个月大就能叫娘亲了,奶娘都说少见。”
她轻轻叹了口气,语气里带着几分感慨:“日子过得真快,仿佛昨日他还在我腹中动弹,如今己能开口说话了。”
我看着她脸上难得的柔和神色,心里也跟着暖了起来。这些年来,她经历太多风雨,如今终于能安心地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这份喜悦是旁人难以体会的。
不多时,外头传来一阵细碎的脚步声,接着便听见小太监通报道:“小公子到了。”
话音未落,一个小团子般的孩子被奶娘抱着走了进来,身穿鹅黄色的小袍子,头上戴着绣金线的小帽子,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眨巴眨巴地望着甄嬛,嘴里还不停发出咯咯的笑声。
甄嬛立刻伸出手,孩子一见,竟自己从奶娘怀里挣扎着扑过来,跌进母亲怀里,咯咯笑个不停。
我站在一旁看着母子俩相拥的画面,心中满是欣慰。这孩子自出生以来,体弱多病,甄嬛为了照顾他,不知熬了多少夜,如今总算看到他渐渐强壮起来,连面色都红润了不少。
“流朱姐姐!”孩子忽然扭头看见我,张口就喊。
我一愣,随即笑了出来:“哎哟,这可是第一次叫我呢。”
甄嬛也惊喜地望着儿子:“你刚才叫流朱姐姐?”
孩子咯咯笑着,伸手去抓她的发簪,甄嬛顺势将他抱到膝上,轻轻点了点他的鼻尖:“小机灵鬼。”
我在一旁看着,忍不住笑道:“娘娘,不如带孩子出去走走吧?今日阳光正好,院子里花开得也好。”
甄嬛想了想,点头答应:“也好,让他晒晒太阳。”
我们一行人出了门,沿着长廊往花园走去。孩子趴在甄嬛肩头,好奇地西处张望,嘴里还咿咿呀呀地说着谁也听不懂的话。
走到一处花丛边,甄嬛将孩子放下,让他坐在草地上玩。孩子一落地,便摇摇晃晃地站起来,扶着花枝学走路,嘴里还一边喊着“娘亲”。
甄嬛蹲下身,牵着他的小手,鼓励道:“慢慢来,不急。”
我站在一旁,看着孩子蹒跚的步伐,忍不住笑道:“娘娘瞧瞧,这孩子走得稳当多了。”
甄嬛点头:“是啊,前几日还站不稳,现在都能走了几步。”
孩子突然松开手,独自向前迈了一步,差点摔倒,甄嬛连忙扶住他,笑着哄道:“好孩子,真厉害。”
这时,孩子从怀里掏出一个拨浪鼓,鼓面上刻着一圈花纹,在阳光下泛着微微的光泽。他高兴地摇晃着鼓,嘴里咿呀地叫着,逗得甄嬛眉眼俱开。
我也凑过去看那鼓:“这鼓是谁给他的?”
奶娘在一旁答道:“是前几日敬妃娘娘送来的,说是特意让人做的,说是寓意吉祥。”
我点了点头,却还是仔细看了那鼓一眼。虽是寻常玩具,但那上面的纹路有些特别,像是某种暗记,我心中一动,却没有说出来。
甄嬛似乎也察觉到我的神情,低声问道:“怎么了?”
我摇头:“没什么,只是觉得这鼓做得精致。”
她没再多问,只是继续陪着孩子玩耍。
片刻后,孩子忽然跑回甄嬛身边,从衣襟里扯出一根彩色丝线缠绕的发绳,掉在地上也不管,只顾着拉着甄嬛的衣袖喊“娘亲”。
我弯腰捡起那根发绳,发现丝线上有细微的绣纹,隐隐像是某种图案,但我一时想不起在哪里见过。
甄嬛接过孩子,低头整理他乱糟糟的头发,笑道:“这孩子,越发调皮了。”
我将发绳收起,想着回头再查。
夕阳西下,天边染上了淡淡的霞光。甄嬛抱着孩子,依依不舍地回宫,一路上还不断和孩子说话,脸上洋溢着久违的笑容。
回到寝殿,甄嬛将孩子交给奶娘安置,我则趁机将那根发绳拿去给崔槿汐辨认。
崔槿汐仔细看了看,皱眉道:“这丝线上的纹路,好像是内务府某位掌事嬷嬷惯用的标记。”
我心里一紧:“哪个嬷嬷?”
她低声道:“就是那位曾经在皇后宫中做事的李嬷嬷。”
我心头一震,立刻意识到事情不对劲。若这发绳真是出自那位李嬷嬷之手,那就说明有人在暗中接近孩子,甚至可能己经在孩子身边安插了人手。
我将这事告诉了甄嬛,她听完后沉默许久,最后淡淡一笑:“看来,有些人是不甘寂寞啊。”
我担忧地道:“娘娘,要不要换一批照顾孩子的宫人?”
她摇头:“暂时不动,打草惊蛇反倒不好。先让小允子盯着那些新来的宫女,看看她们到底有什么目的。”
我郑重地点头:“是,奴婢这就安排。”
夜色渐深,宫中灯火初上。我站在庭院中,望着远处静谧的宫殿,心中却一片警醒。
孩子一天天长大,甄嬛的笑意也越来越多,但我知道,这平静之下,依旧暗潮汹涌。
后宫之中,从未真正安宁过。
(http://www.aixiasw.com/book/ddahhe-11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ixia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