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儒家思想‘恕’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3章 儒家思想‘恕’

 

今天曾子宗圣上完第一课以后,站起来说道:“人间天使,我们到花园里去休息一下。”

曾子宗圣和人间天使来到顶山花园。坐在花园里的一个凉亭的下面,欣赏这花园里盛开的各种各样的鲜花。

这时,很快又走过来两个美丽的仙女,还是端来了水果和清茶。然后笑盈盈地说道:“请曾子天神和人间天使用茶。”

曾子宗圣笑着说道:“现在不是我们两个老人家了吧。”

曾子宗圣和人间天使笑了起来。

曾子宗圣和人间天使喝完茶以后,又回到了读书亭。曾子宗圣还是指着黑板上的一个大大的“恕”说道:“今天我们讲‘恕’。‘恕’是儒家思想道德范畴的重要内容之一。简单地说,‘恕’就是宽恕、宽容的意思。

“其实,“恕”更多的还是在讲谅解的意思,就是说,用我们仁爱之心去宽容、忍让和谅解我们所遇到的我们不看好的一切人和一切事。

“‘恕’主要讲的是宽容和谅解,也可以说是容忍。世界是这么的大,我们生活在这个大千世界里,花花绿绿,色彩斑斓。人在这个花花绿绿的大世界上,总是要遇到许许多多的新鲜事情,也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奇奇怪怪的事。

“这些形象事情也好,这些奇奇怪怪的事情也好,有让人开心的,也有让人不开心的。面对这些开心和不开心的事情,我们自然会有不同的态度。‘恕’就是告诉我们,我们最好的态度就是用平和的心态去看待你遇到的这一切事和一切人。

“世界就是这样的,我们常人是无法改变这个世界,只有顺应这个世界。顺应是我们人类为人处世的最好的方法。顺应人类世界就是‘恕’。

“‘恕’就是人类在这个人类世界上的大智慧,人类的大智慧,就是顺应自然,顺应‘天道’。顺应自然也好,顺应‘天道’也好,这都是‘天道自然’。‘天道自然’是违背不了的。

“人类世界上有很多的事情,都不是我们想要的事情,或者说,都不是我们想要看到的事情。我们所遇到的很多的人和事,都不是我们所能够接受得了的,特别是我们得到的结果,不一定都是我们所想要的结果。又能怎么样呢?

“在这种情况下,‘恕’将会发挥巨大的作用。这个‘恕’发挥的作用,就是我们的平缓心态。用一种平和的心态看待我们所遇到的一切人和事情,平和的接受所有的结果。

“我们的心态是怎么个平和法呢?孔子在《论语·雍也》里面是这样说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这里说的意思就是,智慧的人就像水一样那么的灵敏,而且还是那么的通达。仁德的人就像大山一样的那么的稳重,还是那么的宽厚。

“这里所说的水是那么的灵敏,就是在说水能灵敏自然发展,水能灵敏的随机应变。水还是那么的通情达理,这里所说的通情达理,就是顺其自然,顺势而为,最终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里说的任德的人,就像大山一样,那么的稳重,还是那么的宽厚。其实,稳重也好,宽厚也好,都是‘恕’的思想内容。也就是说儒家思想的‘恕’里面就包含着稳重和宽厚。

“顺其自然,顺势而为,是‘恕’的一种最好的状态,也是‘恕’的一个大智慧。‘恕’不但能宽‘恕’别人,还能保护自己。有利他利己的作用。‘恕’里面包含的内容很多,最终还是在原谅别人的同时,最大程度的保护好自己。

“大千世界纷纷扰扰,人类都是忙忙碌碌。人类赖以生存的这个地球,有它生存的自然规律,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球该怎么转它永远是怎么转。世界万物的生存都是有规律的,承认‘天道’规律,顺从‘天道’规律,这就是‘恕’。

“我们也可以这样说,‘恕’就是用自己的心去推度别人的心,通过推度别人的心,就是别人有一些不周之处,我们就会用自己宽容之心,去理解别人,去谅解别人,从而正确的处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这就是儒家思想的‘恕’。

“‘恕’是一种高超的智慧,这个高超的智慧就是站在人生的最高点观看世界,从而取得的一种为人处世的高超的能力,这种高超的能力实在难能可贵。

“这样说好像有些复杂,我们就简单的说吧。‘恕’就是人类用‘将心比心’得出的为人处事能量。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换位思考所取得的能量。说得再首白一些,用自己的心去考量别人的感受,这就是一种高超的能量。

“宋朝有个大诗人,叫作周必大。这个周必大在《予平生愿学忠恕既以自勉亦告于人王牒正则闻》的诗文中说:“中心为忠,如心为恕”。这句诗文看起来就是像在做文字游戏,其实他在说为忠为恕的大道理。

“周必大是在说,每个人都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一个中一个心那就是忠,如果两个中一个心那就是患了。如,就是一颗顺从的心。顺从就是本来有的平和之心去对待事物,处理事情。做到了这一点,如心这就是‘恕’。

“东汉大经学家,大文学家许慎写的《说文解字》中这样描写‘恕’的:‘恕,仁也。’

“对于许慎的‘恕,仁也’。清朝的文字训诂学家、经学家段玉裁解说道:‘为仁不外于恕,析言之则有别,浑言之则不别也。’他的意思是说,‘仁’就是‘恕’,析言是指对事物仔细分析,浑言是作为一般论说的用语。

“段玉裁在这里是说,‘仁’和‘恕’不仔细的分析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如果仔细的分析还是有一些区别的。他的意思说到底,就是‘仁’、‘恕’两个的意思是差不多的。

“朱熹解释说:‘推己之为恕’。朱熹的意思大概是说‘恕’就是宽容、谅解和厚宥,不把自己的意志、爱好和憎恶强加于人。这就是‘恕’。

“其实‘恕’就是孔子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再说明白一点,就是你自己不愿意去做的事情,就不要勉强别人去做。

“‘恕’是儒家运用‘仁爱’的思想,处理人和人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范畴。‘己欲立人而立人,己欲达人而达人’。这是说,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做一个博爱的人,做一个乐善好施的人。首先要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要从自身做起,自己要站得起、立得稳、做得到,否则,自己躺着也扶不起别人。

“古代很多的思想家,都很推崇这种道德思想的,‘恕’是人们推崇的一个主要内容,很多的仁人志士都在践行着‘己欲立人而立人,己欲达人而达人’这一种道德准则。

“‘恕’的一个重要的原则,那就是宽厚待人,充分理解他人,体谅他人。历史上许多成大事者,都是具有宽厚待人的美德,他们都具有宽容大度的君子之风。

“玄武门之变之前,太子李建成手下一个叫魏征的重要人物,己经发觉了李世明有不轨之心,要求李建成及早动手,灭了李世明。可是,李建成不忍心对自己的弟弟动手。玄武门之变以后,李世明不但灭了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而且将李建成和李元吉举家全部杀掉。

“按道理来说,李世明对魏征就会更加仇恨,一定会杀掉魏征。可是李世明懂得‘以心揆心’的大智慧,不但没有杀害魏征,还能以德报怨。这才有了李世明和魏征演绎了大唐历史上君臣密切配合的千古佳话。

“不计前嫌,不报私怨,以德化人,亦是‘恕’的最佳诠释,只有宽厚待人,才能兼容万物。

“‘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恕’的重要角色,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宽恕。我们既要宽恕别人,也要宽恕自己,这样才能使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过的幸福快乐。

“‘恕’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特性,那就是站的高,看得远。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诛杀了很多的大臣,特别是那些开国功臣。这里面当然有朱元璋的残忍的一面,但是,大臣们居功自傲,功高盖主是最主要的原因。

“这些被杀的大臣为什么会功高盖主?为什么会居功自傲?因为他们不懂得‘恕’这个大智慧。不懂得‘恕’这个大智慧,就把自己送上了不归路。

“‘恕’的内容很宽广,‘恕’的智慧也十分奥妙,能够掌握‘恕’这个大智慧的人,实在不太多。居功自傲的大臣们不懂得皇权是至高无上的,也不懂的皇权的巨大威力。皇上掌握着生杀大权,包括杀功臣的权力。

“明朝初年,有一个开国功臣,功劳特别大,权倾朝野,也有一定的势力范围,他就是蓝玉。

“这个蓝玉认的干儿子就有五百多人,也有人说是一千多人,本身就威胁着皇权,朱元璋杀蓝玉也是势在必行,也是在所难免。如果不杀蓝玉,那就不是朱元璋了。

“‘恕’的大智慧就是要天下人承认皇权的至高无上。特别是开国功臣,一定要承认皇权的至高无上。开国功臣只有承认皇权的至高无上,才是唯一的安身立命的智慧。承认皇权的至高无上的智慧,就是功成身退。

“被杀的那些功臣,都是那些不知道功成身退愚昧无知的人,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既没有眼色,也不知死活的东西。

“说儒家思想的‘恕’是一个大智慧,这是真的。‘恕’就是宽‘恕’别人。宽‘恕’别人应该并不困难,当然也不是很容易,关键是心灵上的选择。

当一个人选择了仇恨,那他将在黑暗中渡过余生,当一个人选择了宽‘恕’的话,那么他将阳光洒满大地。看起来‘恕’是在宽‘恕’他人,其实,‘恕’在宽‘恕’他人的同时,也宽‘恕’自己。

“仇恨应该是可以化解的,关键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化解,仇人杀人放火那是犯了国家大罪,国家的法律自然会惩处他的。如果不够法律惩处,那就是小怨,智慧的人就不会把小怨计在心里。把小怨记在心里,就给自己的心情增加不必要负担。

“佛教讲究缘分,在人海茫茫中,我们能相遇,就是一种缘分。如果是因为仇恨而相遇,也以仇恨走向人生的终结,那是多么深沉而又遗憾的一段缘分。

“宽恕就像春暖花开,宽恕就像鸟语花香,宽恕就像涓涓清流,宽恕就像微微的春风,宽恕就像绵绵细雨,宽恕就像煦日东升,宽恕能温暖人们的心灵,宽恕让人们走出积怨,走出愤怒,走进阳光,走进美好,走进幸福。


    (http://www.aixiasw.com/book/dddcfi-4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ixiasw.com
爱下书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