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解决校厂办问题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2章 解决校厂办问题

 

这天周教授带着土木级学生,参观学校预制板厂,京大校办预制板厂,灰扑扑的厂房里气氛凝重。几块刚脱模的预制板边缘赫然出现蛛网般的裂缝,像丑陋的疤痕。几个老师傅愁眉苦脸,周振华教授也蹲在裂缝旁,眉头紧锁,手里的笔记本写满了数据,却找不到关键症结。厂长急得团团转,这批板子等着交付给学校扩建工程!

“周教授,这…这可咋整啊?”厂长搓着手,声音发颤,“配方、工艺都按老规矩来的,以前从没出过这毛病!再拖下去,工期耽误了,我这厂长也甭干了!”

周教授推了推眼镜,额角渗出细汗。他反复核对着记录的温度、湿度、水泥标号、沙石比例,甚至检查了模具的平整度。理论都对,可裂缝就在那里,无声地嘲笑着书本知识。几个经验最丰富的老师傅也凑在一起嘀咕,摇头叹气,显然也束手无策。

“是不是水加多了?天冷收缩大?”

“水泥标号不够?可这批水泥是刚进的优等品!”

“搅拌时间短了?筋骨没活开?”

议论纷纷,却没人能拍板定论。空气里弥漫着水泥灰和焦躁的气息。

就在这时,一个清亮冷静的声音穿透嘈杂:“周教授,厂长,能让我看看裂缝的具体形态和分布规律吗?”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褂子的李薇,不知何时挤到了前面。她蹲下身,手指轻轻拂过一道裂缝边缘,眼神专注得像在观察一件艺术品,丝毫没有新生的怯场。

“李薇同学?”周教授有些意外,但出于学者的涵养,还是点了点头,“你看吧,唉,这问题很棘手。”

李雅在人群后嗤笑一声,声音不大不小刚好能让周围人听见:“嘁,装什么大尾巴狼!虽然平时专业课学的不错,但是教授都解决不了,她能看出什么花来?别是来添乱的吧?”她身边的李红梅立刻跟着发出刺耳的哄笑。

李薇充耳不闻。她仔细查看了几块有问题的预制板,又走到原料堆放区看了看砂石的粗细和含泥量,最后目光落在搅拌机和旁边堆放的外加剂袋子上(可能是当时用的简易石膏或氯化钙之类)。她脑中飞快闪过现代混凝土材料学的知识:收缩裂缝、水灰比、骨料级配、外加剂的影响…结合这个年代的材料和工艺特点,一个关键点被她抓住了。

她站起身,走到周教授和厂长面前,语气沉稳:“周教授,厂长,我初步判断,问题可能出在两个方面:一是这批砂石的细颗粒偏多,含泥量可能略超标,导致需水量增大,水灰比实际偏高;二是最近昼夜温差大,我们使用的这种‘快速硬化剂’(指着袋子),在温度骤降时,如果搅拌不均匀或者掺量稍微偏高,会加剧混凝土的早期收缩应力,边缘部位尤其敏感,就容易开裂。”

她顿了顿,看着周教授若有所思的眼神,继续说:“我建议:第一,立即筛分这批砂石,降低含泥量,或者掺入一部分粗砂调整级配;第二,严格控制外加剂的掺量,务必搅拌均匀,尤其在气温变化大的时候;第三,脱模后,立刻用湿草帘覆盖养护,减少表面水分蒸发过快导致的收缩差异。”

她的话条理清晰,首指核心,而且提出的解决方案完全基于现场条件,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几个老师傅眼睛一亮,连连点头:“对对对!细砂多了!水是感觉多用了一点!”“那玩意儿(外加剂)是得少放点,劲儿太大!”

周教授看着李薇,眼中先是惊讶,随即迸发出强烈的欣赏光芒!他迅速在心里推演了一下李薇的理论,发现完全契合现场现象和材料原理!困扰他半天的问题,竟然被一个新生一针见血地指出来了!

“好!好!李薇同学,你的分析非常到位!”周教授激动地拍了拍笔记本,“厂长,就按李薇同学说的办!立刻调整砂石,严格控制外加剂,加强养护!”

厂长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立刻指挥工人行动起来。筛砂的筛砂,调整配比的调整配比,现场顿时忙碌起来,充满了希望。

李雅在后面看得目瞪口呆,脸一阵红一阵白。她本想看李薇出丑,没想到对方竟然真的解决了连教授都头疼的问题!嫉妒和不甘像毒蛇一样噬咬着她的心。

几天后,按照李薇方案生产的新一批预制板完美脱模,表面光滑平整,再无一丝裂缝!厂长喜笑颜开,工程保住了!

这天厂长特意找到李薇,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李薇同学,太感谢你了!帮厂里解决了大难题!一点心意,务必收下!”说着,他掏出一个小信封塞给李薇。

李薇打开一看,眼睛微亮:里面赫然是一张崭新的永久牌自行车票和几张工业券!这在现在可是绝对的硬通货,有钱都难买!尤其是自行车票,是无数人的梦想!李薇心中一定,这正是她计划中积累原始资本的第一步——用知识换取稀缺资源。

“谢谢厂长,能为集体建设出力是我的荣幸。”李薇落落大方地收下,脸上带着真诚而淡然的笑容。周围的工人纷纷投来羡慕和敬佩的目光。

(本章完)


    (http://www.aixiasw.com/book/dfdcah-5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ixiasw.com
爱下书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