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了理论关卡的筛选,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和首接。实践操作阶段,地点设在京大新建的、设备先进的工程实践基地。巨大的厂房内,材料区堆放着木材、轻型钢材、连接件、甚至还有少量新型复合材料的样品。空气中弥漫着木材和金属的气息。
周教授公布了第二阶段命题:“韧性’——设计并建造一座跨度不小于3米,能承受至少50公斤集中荷载,且具备一定抗侧移能力的小型桥梁模型。材料任选,限时6小时。”
命题一出,一片吸气声。跨度、荷载、韧性(抗变形能力)、抗侧移(稳定性),每一个要求都极具挑战性!
“薇姐!看我们的!”张红梅摩拳擦掌,眼睛放光,像看到了心爱的玩具。她对材料的手感和结构的“筋骨”有着天生的敏感。
“我需要精确的荷载分布计算和节点受力分析,确保在极限荷载下不发生脆性破坏。”林思琪立刻进入状态,拿出纸笔开始建模。
李薇目光扫过材料区,大脑飞速运转。她脑海中闪过无数未来经典的轻型高强结构,但受限于当前材料和工具…有了!一个结合了张红梅实践经验和林思琪精密计算、又融入她前瞻理念的方案迅速成型。
“红梅,主梁用这种轻型方钢,强度重量比高!思琪,计算下用这种‘K型’斜撑抗侧移的效率!节点用高强度螺栓连接,红梅,你负责关键节点的加固,用我教你的那种‘预紧加垫片’的方法,确保不松动!”李薇果断分配任务,思路清晰。
三人立刻行动起来,如同一台精密协作的机器。
张红梅如同穿花蝴蝶,在材料堆里精准挑选,手持切割机、电钻,动作麻利精准,对李薇要求的特殊节点处理更是做得一丝不苟,展现出惊人的手艺人天赋。
林思琪的计算稿纸飞快翻动,不断将受力数据反馈给李薇和张红梅,实时调整支撑角度和杆件尺寸,确保模型在理论上万无一失。
*李薇则统筹全局,把控整体结构,不时提出优化建议,用超越时代的理念解决实际问题。她更时刻警惕着西周。
角落里,李雅和李红梅也在搭建自己的模型,但心思显然不全在上面。她们的目光时不时瞟向李薇这边,带着阴冷。
“雅姐,她们做的真快,结构看着也很稳…”李红梅有些焦虑。
“稳?”李雅冷笑,“再稳的桥,关键的地方出点‘小意外’,也得塌!”她眼神示意材料区旁边堆放备用螺栓的箱子,“看到那些不同规格的螺栓了吗?等她们最后紧固关键节点的时候…”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李薇她们的“韧锋”桥骨架己现,线条流畅,结构精巧,引来不少同学和周教授的注目。
进入最后的关键节点紧固阶段!张红梅全神贯注,拿起高强度螺栓和特制垫片。
就在这时,一个“不小心”路过的同学(李红梅)脚下一滑,“哎哟”一声,撞向了堆放备用螺栓的箱子!箱子翻倒,各种型号的螺栓哗啦啦洒了一地,滚得到处都是!现场一片混乱。
混乱中,李雅如同鬼魅般靠近李薇她们的工作台,目标首指张红梅手边那盒标记清晰、型号匹配的关键高强度螺栓!她的手飞快地探出,想要将其打翻混入满地杂物中!
“手!”
一声冰冷的低喝如同惊雷!李薇仿佛背后长眼,在混乱发生的瞬间就锁定了李雅!她猛地转身,一把精准地扣住了李雅伸到半空的手腕!力道之大,让李雅痛呼出声!
“李雅同学,”李薇眼神锐利如刀,声音不大却清晰地穿透嘈杂,“找螺栓?需要帮忙吗?我们这盒,型号可是特制的,跟地上那些‘普通货色’——不通用。” 她特意加重了“特制”和“普通货色”,意有所指。同时,她另一只手迅速将那盒关键螺栓拿起,放进了自己贴身的工具包里。
李雅手腕剧痛,对上李薇那仿佛洞悉一切的眼神,脸色瞬间惨白,冷汗涔涔而下。她强装镇定,甩开李薇的手(没甩掉),色厉内荏:“你…你干什么!我只是想帮忙捡!”
“帮忙?”李薇松开手,唇角勾起一抹讥诮,“那真是‘谢谢’了。不过,我们自己能搞定。”她不再看李雅,对张红梅和林思琪道,“继续!用我们自己的螺栓,一颗颗,拧紧!”
李雅捂着被抓出红痕的手腕,在周围同学探究的目光中,狼狈地退回自己的角落,心脏狂跳不止。李薇…她怎么知道?!李红梅也吓得面无人色。
虚惊一场!张红梅和林思琪心有余悸,但手下动作更快更稳。最终,“韧锋”桥模型傲然矗立!
加载测试开始!50公斤…70公斤…90公斤!桥梁稳如磐石,只有轻微弹性变形!侧向推力测试,抗侧移能力远超要求!周教授亲自测试,眼中满是激赏:“好!结构精巧,用材合理,工艺精湛,韧性十足!堪称范本!”
李薇三人组,第二阶段再次以绝对优势,震撼全场!
李雅看着自己那勉强及格、毫无亮点的模型,再看着被众人围观的“韧锋”,一口银牙几乎咬碎。笔试、实践双失利,她离前五越来越远!唯一的希望,只剩下第三阶段的团队项目…必须让李薇她们在答辩台上身败名裂!
(本章完)
(http://www.aixiasw.com/book/dfdcah-5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ixia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