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经济基础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2章 经济基础

 

刘浩到县里的时候,己经是下午两点钟左右了。

他到县里没有在其他的地方停留,首接就去了县衙。

这一天风平浪静,没有任何事情发生,刘浩还有点不适应。

他敲响了县衙的大门,门子打开大门,一看是刘浩来了,脸色难看的,将他迎进了县衙内。

刘浩随手将昨天从他那借来剩的2两银子,丢给了他,开口道:

“这是补给你的赏钱,欠你的五两银子,一会儿还你。”

“爷,你别玩我了,我哪敢收您的银子啊!”门子可怜巴巴道。

“嘿,你个狗东西,真以为我会赖你的账不成?”

门子看着刘浩,也不说话,不过眼神中透露的意思,在明显不过了。

仿佛是在说,你就是那种人,别解释了。

“你不收下,我就去告诉县令老爷,你昨天收了黄老和平安乡啬夫的银子。”

“你咋知道的?”门子说完顿时觉得自己失言了,急忙捂住了嘴。

“哼!果然被我猜对了。”

刘浩没在理会门子,仰着头独自朝着后院走了过去。

张县令看到刘浩来了,表现的很是开心,开口道:

“本官之前还以为你明天才会来的,没想到你这么快就来了。”

“早点拿到银子和地,早点为百姓们做事儿嘛”

“小友一心为民的虔诚之心,着实令本县钦佩啊。”

张县令夸赞完刘浩之后,唤下人将早己准备好的东西为刘浩取来。

刘浩没有先接过银子,而是拿起了一张羊皮卷,打开看了起来。

看罢,刘浩连忙起身,朝着张县令深施了一礼,开口道:

“没想到县令大人竟然帮我把我家的祖产要了回来,小子,在这里谢过大人了。”

他本以为县令大人会帮他要一块荒地,没想到要的是耕地,而且还是原本属于自己家的那一块。

“想来母亲知道这个消息,会很开心吧!”刘浩心中暗道。

不过,这样却打乱了刘浩的计划,他想要建造作坊,如果拿耕地去建造,属实是太奢侈了,而且刘氏如果知道了,也不会同意的。

所以他还需要向县令大人购买一块土地,用来建造作坊。

“大人,不知道官府在永安村附近,是否有荒地?我想向大人购买一处荒地?”

“你要荒地作甚?又不能耕种?”

张县令虽然这么说着,但他还是命人将永安村的土地台账取了过来。

“暂时需要保密,三个月之后,县令大人自会知晓,地块不需要太大2亩左右就可以,最好是平坦一点的,离村子近一点的。”

刘浩将自己的要求,跟张县令说了一番,张县令查了一会儿台账后,开口道:

“倒是有一块地方,比较合适,距离你们村子不到一里地,但那块地块稍微大了些,有五亩左右。”

“反正空着也是空着,本官做主了卖你两亩,再送你一亩。”

“银子就象征性的收你二十两吧,这是国家的地,这些钱还需要入县里的账。”

张县令给刘浩开了一个后门。

刘浩本想拒绝,想咬咬牙把这五亩地,都给买下来。

这样无论是以后厂子扩建,还是在附近开个集市都很方便。

可张县令的投桃报李,又让他陷入了纠结之中,他要是占了人家便宜,不给人家点好处也说不过去。

刘浩沉吟了一下,开口道:

“二十两,这五亩地都归我,至于县里账上差的钱,县令自己掏腰包补给县里。”

“我可以分给县令,我生意的半成股份,作为县令卖地的补偿?”

张县令听完刘浩的话,不禁有点无语,他还是第一次见,有人在他这薅他羊毛的。

别人都是给他送东西,可刘浩倒好,却琢磨着在他这里占点便宜。

至于那半成股份,他自动忽略了。

他不认为刘浩能做多大的生意,也不认为半成股能值多少钱,再说了他也不是很缺钱。

不过,他也没驳了刘浩的面子,开口应承了下来,这点钱对他来说实在是不值一提。

“小友之前说的三月之约,难不成是打算在这块地上做点买卖”

“这买卖就是能让永安村所有百姓富裕起来的办法?”

虽然刘浩的口风很严,但是张县令也不是傻子,他通过刘浩的种种举动,己经猜的十有八九了。

“县令大人明鉴,我的确是这么想的。”

“买卖如果成功了,有可能不止永安村一个村的百姓过上好日子。”

“甚至有可能也让附近其他村的一些村民过上好日子。”

听到了刘浩的话语,张县令显得有些失望。

他原本还以为刘浩能有什么高招呢?

商贾之道在他看来也不过是小道,他不认为治国之道会是商贾之道。

看到张县令皱眉的表情,刘浩就知道他在想什么了。

他本不想给张县令讲什么生意经,毕竟这也不是他的特长。

可张县令的态度,目前来说对他还是很重要的。

一旦张县令对他不再抱有什么期待,那么刘浩再想利用张县令解决一些麻烦。

就不会那么好用了,毕竟利用价值往往都是相互的。

“县令大人是如何评价一县治理的好不好的?”

见到刘浩提到了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张县令来了兴致,开口道:

“教化程度,赋税多少、粮产几何、人口多少、治安好坏,这些都是评判的标准。”

“没错,我对县令大人说的话,也很认可。”

“不过,我觉得这些评判标准,都跟经济有关,也就是钱有关。”

“钱是基础,如果当地的百姓有钱了,他们肯定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才,也会去培养自己的孩子。”

“他们会去请教书先生教自己孩子学问,这就对应了宣扬教化。”

“同样如果百姓有钱了,他们就会穿的更好,吃的更好,去生更多的孩子,这就对应了人口。”

“官府也会征上来更多的赋税,养更多的差役,本地作奸犯科的人也会少很多,治安也会好起来。”

“如何让百姓们有钱?我觉得就是发展商业,也就是大兴商贾之道。”

“县令大人是否发现过一个问题?那些商贾哪怕是做的再小的生意,他们是不是都要比一般的百姓,日子过的好一些?”

“我说的是除了那些彻底落魄的,不过这种也是少数,有的也有可能再次翻身的?”

“有道理,可是如果让百姓都去做买卖了,那谁来耕地?”

“再说做买卖也是有风险的,也需要一定的识字基础,那些普通百姓们,如何做的了买卖?”

张县令觉得刘浩虽然说的话语很有道理,但是他也有自己的疑问。

“在下不才,恰恰略懂一些经商手段。”

“我的打算做一个很大的买卖,争取养活全县的百姓。”

张县令觉得刘浩的话语很可笑。

怎么会有那么大的买卖,能养活一县的百姓,至少他还没有听闻过这样的买卖。


    (http://www.aixiasw.com/book/gcedej-4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ixiasw.com
爱下书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