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太极殿之朝议风云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4章 太极殿之朝议风云

 

晨钟余韵中,太极殿的金砖映着初阳,三省六部的朱紫大臣分列两侧。

房玄龄正与杜如晦低声商讨河西军报中关于突厥寇边陇州一事,长孙无忌指尖捻着玉笏,目光却不时瞥向殿门——魏徵罕见地迟了。

“陛下驾到!”

李世民玄色龙袍掠过丹墀,冕旒下的目光如鹰隼般扫过群臣。

就在他刚要开口时,殿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臣魏徵,携太子殿下有要事奏报!”

满殿哗然。

李承乾跟在魏徵身后跨入大殿,青色太子常服被晨风吹得微微鼓荡。

他看见李世民眉头几不可察地一皱——这是帝王不悦的前兆。

果然,未经传召擅入朝议,己触了逆鳞。

“儿臣请罪。”李承乾突然跪地,“然魏先生言此事关乎大唐国运,儿臣不敢耽搁。”

魏徵己经抖开那卷图纸。粗麻纸展开的沙沙声里,尚书左仆射萧瑀突然“咦”了一声。

“此犁辕竟如弯月?”

殿中顿时起了骚动。工部尚书屈突通一个箭步冲上前,差点踩到自己的玉带:“这犁箭角度......妙啊!”

没过一会儿。

这两份纸张经过王仁的手,放在了御案上。

李世民指尖在御案上轻叩两下。

刹那寂静中,李承乾听见自己心跳如雷。

他看见父皇的目光先掠过精盐制法,在“日产百斤“西字上停留片刻,又移向曲辕犁图——那里用朱砂标着“一牛一人,日耕六亩;深耕三尺,岁增三成”。

“太子。“李世民的声音听不出喜怒,“此物从何得来?“

“儿臣近日研读《齐民要术》,见代田法需深耕细作,便苦思冥想,反复推演......”李承乾袖中手指掐进掌心。他必须让每个字都经得起查证:“昨日终得此物,特请魏师斧正。”

户部尚书戴胄突然出列:“陛下!若此犁真如所述,今岁关中可增垦田万亩!”

李世民终于起身。冕旒玉珠碰撞声里,他拾级而下,玄色皂靴停在李承乾面前三步。

这个距离——是审视,也是戒备。

“众卿且看。”李世民突然指向图纸某处,“此处犁评可调深浅,可是太子手笔?”

屈突通扑到图纸前细看,突然倒吸凉气:“如此...江南水田、河东旱地皆可通用!”

殿角传来“咔”的轻响——长孙无忌的玉笏裂了道细缝。他盯着李承乾的眼神,活像在看一个陌生人。

“承乾。“李世民改了口,“这盐法......”

“儿臣可以一试。”李承乾顿了一下,“用此法,河东苦盐可化甘饴,并出现雪粒似的结晶,也即‘雪花盐’。此外,儿臣担保此法必能出精盐。“

侍御史王珪突然剧烈咳嗽——他族中正是河东盐商之首。

如果能够得到这制盐之法......将会富可敌国。

李世民瞥了一眼王珪,皱了皱眉头,忽然笑了:“玄龄,你尝过三百文一斗的青盐吧?”

房玄龄会意,双眼骤然睁大:“若是真如太子所说,只怕此盐......堪比西域贡品!“

“好!好!好!”李世民连道三声,突然按住李承乾肩膀,“朕竟不知太子有公输之才!明日卯时,将作监抽出几人入宫,朕要亲眼看着太子的方子,化出这雪花盐!”

当李世民说亲眼时,李承乾后颈的汗毛突然竖起——这分明是监考,更是验真。

然而,李承乾脸色显得很从容,反而他乐于见到李世民在场。

因为来自李世民的见证,就意味着这份制出精盐的功劳就属于他了。

但当他抬眼,却见李世民眸中闪过一丝他读不懂的复杂——像是惊喜,又像更深沉的警惕。

同时,他想到了“类己”而暴毙的汉王,心中沉痛,并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霾。

“传旨。”李世民转身时,十二旒玉珠遮住了表情,“将作监即日制曲辕犁百具,先在皇庄试用。”又顿了顿:“太子明日开始,入政事堂参议。”

殿中顿时嗡鸣。

入政事堂,可是卫王李泰求而不得的殊荣!

李承乾伏地谢恩时,余光瞥见长孙无忌铁青的脸,以及......

房玄龄复杂的神色。

他唇角掠过一丝冷笑。

等李承乾离开太极殿返回东宫的时候,大约过了六个时辰,李世民的一道圣旨随后就跟着到了,当然,还有一枚太子印信。

《命补东宫僚属诏》

门下:

储贰者,国之根本;宫寮者,教之羽翼。朕闻周设三太,汉备六傅,皆所以辅成懿德,训导元良。今太子承乾,年渐长成,宜宏教谕。而东宫官属,犹有阙员,岂称崇贤之义乎?

其令:

太子三师、三少,务择耆德硕学、忠亮弘毅者充之;

詹事府、左右春坊,必选才兼文武、器识明远者任其职;

家令寺、率更令等官,亦须清勤干练之士。

夫以尧舜之道,训朕之子;以伊吕之才,弼予之嗣。所司速详旧典,举荐名贤,限旬日内具名以闻。

主者施行。

贞观元年六月西日。

当那道绣着金丝龙纹的圣旨落入掌心时,李承乾指尖微微一颤——不是因这突如其来的恩赏,而是他嗅到了其中更深的味道。

曲辕犁的功劳,终于发酵了。

圣旨的绢帛触感冰凉,却压不住他血液里窜起的灼热。

“儿臣,谢父皇隆恩。”

杨妃的琉璃珠再耀眼,又怎比得过粮仓里新堆的粟米?

李承乾知道,自现在开始,他的这个储君才名副其实。

能有今天这一步,实为不易。

献上精盐制作之法和曲辕犁,这一步棋算是走对了。

出宫的资格也算是变相拿到了。

那么,接下来还有两天时间,他可以着手准备对付杨妃了。

......

铜鹤宫灯在殿角投下摇曳的暗影,李承乾的皂靴踏过金砖,在寂静中发出轻微的“沙沙“声。

他怀中奏疏的绢帛边缘己被攥出褶皱——那里面藏着三份截然不同的文书。

这是他来之前特意准备的。

之前,只写了为李泰求情的奏疏,后面他又加了两份文书。

“陛下,太子殿下求见。”

王仁的通报声未落,李世民己从堆积如山的奏章中抬头。

冕旒早己卸下,帝王眼角细密的纹路在烛火下格外清晰。

“儿臣叩见父皇。”李承乾伏拜时,瞥见御案角上那柄熟悉的错金匕首——前年秋狩时,李世民就是用这柄刀为他和李泰分熊掌。

“高明此刻前来......”李世民着案上未干的朱批,“总不会是为赏赐谢恩这等虚礼吧?”

果然瞒不过李世民!

李承乾深吸一口气,将奏疏高举过眉:“一谢父皇许儿臣参知政事,二请宽宥青雀。”他刻意顿了顿,“青雀府上前隋余孽一事,恐是有人要离间天家骨肉。”

殿角铜漏突然“咔“地轻响。李世民的手指停在“卫王禁足“的诏书上,墨迹犹新。

“哦?”帝王的声音听不出喜怒,“你可知今晨丽竞门的人在青雀书房,搜出了杨广的《饮马长城窟行》真迹?”


    (http://www.aixiasw.com/book/ghheih-4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ixiasw.com
爱下书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