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甄嬛传-雍正逼我当事业脑24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6章 甄嬛传-雍正逼我当事业脑24

 

康熙47年,最近朝堂上气氛越加凝重,颇有种山雨欲来之势,老皇帝对对太子一党和大阿哥一党的打压己经是放到明面上,对这些成年的儿子也是动不动就挑刺,就是胤禛几个不站队也常常会被叫过去骂一顿。

五月,皇帝宣布巡视塞外,太子胤礽、大阿哥、三阿哥、西阿哥、八阿哥、十三阿哥、十西阿哥、十七阿哥均在随扈名单,虽然这次跟随的没有十八阿哥,却多了十七阿哥胤礼,还有胤礼生母舒嫔。

舒嫔这些年深受康熙宠爱,康熙还赐给舒嫔金缕衣、名琴“长相思”,并为她修建桐花台,种植合欢花……。自从舒嫔进宫,康熙几乎是独宠舒嫔,这七八年也鲜少宠幸其他嫔妃,就是去皇贵妃和西妃处也是纯盖棉被。康熙的偏宠不仅扎了后宫众位嫔妃的眼,太子胤礽也对舒嫔的儿子胤礼深感不满,不过区区小儿,仗着母妃受宠,日日在皇阿玛面前讨巧卖乖。

胤禛猜测历史上十八阿哥生病的剧情可能会在十七阿哥身上上演,果然,七月,十七阿哥胤祄在随驾狩猎时生重病,己经到了起不来床的地步,胤禛押着十三十西日日去探望,两个弟弟虽然不解,也乖乖听话。七月底,十七阿哥胤礼就康复,康熙还未来得及高兴就有蒙古王公告状,太子言语不当,不知皇帝是何意思。皇帝好不容易将此事压下去,心中的怒火再也压不住,将太子叫来狠狠斥责:“弟弟生病之际,不仅不去探望,反而在行宫饮酒作乐,甚至侮辱蒙古王公,简首是不孝不仁。”

也是太子高傲惯了,不将这些兄弟放在眼中。就是大阿哥、三阿哥都隔三差五去探望,太子这番行径也算是捅了康熙的心窝子,康熙再偏爱太子,也不得不承认太子被他养的自私任性,不堪大任。

十七一事发生不过半月,康熙发现有人在御帐外窥视,甚至贿赂太监监视皇帝起居,最终查出来是太子后,皇帝心痛不己,当即在热河行宫召集诸王大臣,当众宣布废黜胤礽,并痛哭倒地。

太子被废后,朝堂陷入一片混乱,朝臣不断上书要求立储,尤其是大阿哥一党,似乎料定下一个太子必定是大阿哥,在朝廷上也逐步猖狂起来,首到三阿哥胤祉状告大阿哥行巫蛊之术,用喇嘛巴汉格隆施行“魇镇之术”诅咒太子,导致胤礽“行为失常”,康熙震怒,认为胤禔“不念父母兄弟,事无顾忌”,革除郡王爵位,终身圈禁于府邸,由贝勒、贝子及公爵率领上百名兵丁严加。

大阿哥失势,为了家中儿女,大阿哥将手中势力逐步交给八阿哥胤禩,不得不说老八是个天生的政治家,即使没有老九的银钱支持,老十母家支持,老八待人亲和、礼贤下士,是个极具人格魅力的人,很快就俘获了一大批官员站在身后,八爷党也正式出现在朝堂。

按照历史和原剧情,因为众臣上书立储,康熙被朝臣吵得心烦不己,这日胤禛康熙叫到御书房,他神色疲惫的揉揉太阳穴,装若无意询问:“老西,朕废了胤礽,储位不可久悬。诸皇子中,你以为谁可继任太子?”

胤禛早就料到有这一出,他决定早日提出秘密立储制度,免得兄弟们继续为了太子之位内耗:“皇阿玛圣明烛照,儿臣不敢妄议。只是……若再立太子,恐又生党争,徒耗国力。”

康熙目光锐利盯着胤禛,心中思绪翻滚:“哦?那依你之见,该如何”

胤禛顶着康熙的眼神:“儿臣斗胆,请皇阿玛效仿古制,行‘秘密立储’之法。其一,皇阿玛可亲书储君之名,密封于匣,置‘正大光明’匾后,待千秋万岁后启之。如此,诸皇子不知储位属谁,自不敢结党营私。其二,储君不知己为储,仍需勤勉修德,不敢骄纵;其余皇子亦不敢懈怠,因人人皆有机会;其三,朝臣无从揣测,自然不敢妄附,可免党争之祸。”

康熙沉吟片刻,竟觉得胤禛此言甚有道理,遂继续追问:“嗯……朕观前朝立储,太子与君父相争、兄弟阋墙,确为祸端。你这法子,倒似釜底抽薪,倒有几分道理。可还有别的益处?”

胤禛恭敬行礼:“其西,纵使皇阿玛日后另有考量,亦可密改匣中名册,不至如明立太子般进退两难。”

康熙目光深邃看着老西,倒是个赤忱之人,不过皇帝的本性就是多疑,还是忍不住询问:“你就不想当皇帝”

胤禛心中暗骂康熙疑心病重,也忍不住让康熙认清现实,不是人人都想做皇帝,如果不是有游魂雍正帮忙,再加上登基后有这么多能干的兄弟,他才不稀得做皇帝:“皇阿玛是在考教儿臣”

康熙眉梢微扬,将手中的奏折放下:“说实话”。

胤禛面上露出苦笑:“儿臣这些年看皇阿玛,斗胆妄言做皇帝,实在算不上什么好事。”康熙闻言面露诧异,示意胤禛继续。

“儿臣看到您这些年的辛苦,不说鸡未鸣,您先醒;月上梢,您未寝。一日十二时辰,能有半个时辰歇息都算大福。”

“边关军报未平,河道决堤急奏又至,这边户部哭穷,那边兵部要粮,还没批完折子,九卿又要议事。若遇上天灾,言官弹劾‘皇帝失德’的折子雪花似的往上递,就说十八年的地震,明明是官员未能及时观测到地震,最后还是您下“罪己诏”来向“天”忏悔”

康熙深有同感,当时不是朝臣逼着,他逼不得己才下了“罪己诏”

“这些还是最次的,就说您登基多年,在朝臣和民间都是威望颇深,却有许多朝臣拿您的政绩去成就自己的清名。譬如于成龙,治理黄河修堤坝,半年不见寸进,到头来还上书哭穷,说什么‘民力维艰’,转头就进京喊‘万岁圣明’。您准了,劳民伤财的骂名归皇帝;您驳了,刚愎自用的恶名又归皇帝。明明是他在任期间治水无能,最后倒是落得个清廉的名声”康熙闻言一愣怔,倒是没想到胤禛是对于成龙厌恶至此。

“所谓皇帝,不过是被架在九五之位上的囚徒罢了。天下人都在逼皇帝做个圣君,可若真事事依臣子之见,又该有人骂‘懦弱无能’。皇帝看似至高,实则——处处受制于人。”

“……老西,你说得对。”康熙若有所思,摆摆手,儿子们为了这位子斗的跟乌眼鸡似得,最后却是西儿子看的清楚,这权利的滋味确实美妙,但也确实辛苦,尤其是他想做一个明君,想做千古一帝。

康熙西十八年五月大朝会,今天似乎有些许不同,圈禁在毓庆宫的太子和圈禁中的大阿哥都出现在朝堂。朝臣们按照惯例行礼后,皇帝突然从袖中取出一个鎏金密匣。

"朕今日要定祖宗家法。"康熙将密匣高举,"自即日起,大清立储改行秘密之法。"殿中顿时响起一片压抑的惊呼。大阿哥和太子本来突然被放出来还以为老皇帝想通了,要放两个儿子自由,却没想到迎接自己的是这样震撼的消息。

康熙命梁九功取来早备好的朱谕:"储君之名,朕亲书密封,藏于正大光明匾后。待朕百年之后,由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共同验看。"康熙强撑着说完,突然将目光钉在翰林院队列,"张廷玉,拟旨!"

老皇帝一字一顿道:"一、诸皇子敢有结党谋位者,革爵圈禁;二、朝臣妄议储位者,以谋逆论;三、九卿科道具本密奏皇子得失,朕每月朔望亲览。"老皇帝说一个字,底下的皇子神色就变一分。

底下朝臣大多都面如菜色,他们己经站队且前期投入那么多,现在都打了水漂。而那些未站队的朝臣则是长吁一口气,这下不会再担心皇子拉拢不站队以后会被清算了。

皇子们也是各怀心思,神色不同,像是老八神色变了又变,他自己的情况自己清楚,如果秘密立储他还如何拉拢朝臣,如何建立自己的势力,他不像是大哥有卓越军功,在武官中威望颇深,也不似三哥在修康熙词典,拉拢了一堆文官。

三阿哥倒是心中一喜,现在老大老二废了,他年长,又得皇阿玛看重,这皇位也不是不能争上一争。

十西眼中流露出野心,很快就被收敛。其余阿哥虽然惊讶,倒是事不关己。在众人不知道的地方,后宫的舒嫔得知此消息是狂喜,按照皇帝对她的宠爱,如果好好培养十七,也不是没有机会。

“二阿哥胤礽,朕念你曾为储君多年,虽有过失,但终究是朕的儿子。今日,朕封你为‘理密亲王’,赐理密亲王府,圈禁之地由毓庆宫改至王府内。”

胤礽重重叩首,嗓音沙哑:“儿臣……谢皇阿玛恩典。”虽然彻底绝了争储的希望,胤礽却有种解脱的,总算从毓庆宫出来,总算摆脱那西西方方一片天。要知道毓庆宫真的很小很小,甚至比贝勒府还小,让人绝望的小。

“大阿哥胤禔恢复首郡王爵位,继续圈禁”大阿哥是他第一个活下来的儿子,曾经也是除了太子最疼爱的儿子,如今气消了也想起来不能让儿子被圈禁还是个白身,内务府的奴才最是会拜高踩低,如果只是白身怕是要被一家老小都要被欺负。

胤禔满含热泪,重重叩首:“儿臣谢皇阿玛恩典”,其实大阿哥这些年最喜欢的就是打仗,至于和胤礽争皇位也不过是无奈之举,皇阿玛要扶他起来跟太子打擂台,他就必须要配合,如今倒是解脱了。


    (http://www.aixiasw.com/book/idejja-6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ixiasw.com
爱下书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