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的雪夜静得瘆人。包拯勒马停在关前三里的松林边,呼出的白气在须眉上凝成细霜。城头的火把比平日少了一半,偶有巡夜的梆子声也被呼啸的北风撕得粉碎。
"大人,守军有异。"展昭从树梢滑下,肩头落满积雪,"西角楼的哨兵两个时辰没换岗了。"
公孙策搓着冻僵的手指,翻开《九边兵要图》:"按图所示,潼关粮仓应在东南角,但炊烟却从西北飘来。"
包拯着怀中玉珏——自灵州归来后,这枚先帝遗物内侧的二十六处军镇标记,己有三处被朱砂圈红。他低声道:"韩令德动手比预计的早了三天。"
松林深处突然传来窸窣声。十余名黑衣人悄然而至,为首者摘下兜帽,露出韩琦疲惫的面容:"包兄,京师禁军己控制洛阳八门,但…..."他递过一封火漆密信,"陛下今晨呕血昏迷前,命我交予你。"
信笺上只有八个颤抖的字迹:"潼关若失,社稷危矣。"
包拯将信纸凑近火折,受热后浮现出密密麻麻的蝇头小楷——竟是二十六处军镇守将的隐秘关联!其中潼关韩令德的名字旁,画着一个古怪的船锚符号。
"船锚…..."公孙策突然想起什么,从袖中取出一枚铜钱,"大人可记得?灵州水道里打捞的西夏箭镞上,也有这个标记!"
展昭剑眉紧蹙:"韩令德通敌吗?"
"不止。"包拯指向名单末尾,"看这个'杜'字——二十六处军镇中,有七处守将是太后族人。"
寒风卷着雪粒灌入领口,众人一时无言。韩琦忽然道:"还有一件蹊跷事。三日前,潼关突然向周边州县征调硝石,说是修缮城墙。"
包拯瞳孔骤缩:"硝石...…火药!韩令德要在关内设伏!"
正说着,潼关城头突然火光冲天!剧烈的爆炸声震得松枝积雪簌簌落下。城门在烟尘中缓缓开启,一队铁骑汹涌而出——马上骑士清一色臂缠黑纱,赫然是黑日盟余孽!
"果然叛了!"韩琦拔剑出鞘,"好在种家军己埋伏在…..."
包拯突然抬手打断:"不对!看那帅旗——"
烟尘中飘出的竟是西夏狼头旗,旗下将领摘下面甲,露出张刀疤纵横的脸——灵州之战中失踪的西夏大将野利仁荣!
"中计了!"公孙策惊呼,"韩令德是诱饵,真正的杀招是…..."
话音未落,松林西周突然亮起无数火把。伏兵如潮水般涌来,箭矢破空声不绝于耳。韩琦肩头中箭,仍挥剑高呼:"结圆阵!"
包拯在混战中瞥见个熟悉的身影——潼关副将周勉正悄悄脱离战场,往东南方向疾驰。
"展护卫!"包拯劈手夺过一把强弓,"截住他!"
展昭如鹞子般掠过战场,长剑首取周勉后心。周勉回马迎战,三个回合便被挑落马下。展昭扯开他战袍,锁骨处的日蚀纹还在渗血:"又是黑日盟!"
包拯赶到时,周勉己咬破毒囊。垂死之际,他竟咧嘴一笑:"包...…包黑子...…你永远...…找不到…..."手一松,半块虎符跌落雪地。
"调兵虎符?"韩琦忍痛俯身,"不对...…这是…..."
"是密钥!"公孙策突然醒悟,"《虎钤经》有载,虎符纹路可解阴符书!"
包拯立即取出玉珏,将虎符卡在凹槽处。玉珏背面的模糊纹路顿时清晰起来——二十六处标记连成一线,终点竟是汴京城的金水河闸口!
"原来如此!"包拯声音发颤,"他们要在金水河投毒,让满朝文武…..."
话未说完,潼关方向传来震天欢呼。野利仁荣的铁骑己冲破宋军防线,正朝洛阳疾驰!
"韩相守在此处。"包拯翻身上马,"展护卫随我回京!"
"大人!"公孙策拽住马缰,"二十六处军镇…..."
"皆是幌子。"包拯马鞭指向东南,"真正的杀招在汴梁!"
雪夜奔马,五十里换骑不换人。当汴京城墙映入眼帘时,包拯的坐骑口吐白沫瘫倒在地。城头旗帜如常,但守卫却比平日多了一倍。
"不对劲…..."展昭眯起眼睛,"左掖门的当值校尉我认识,那是个左撇子。"
包拯顺着望去——"校尉"握刀的姿势分明是右手!
二人绕至金水门,发现水道闸口处停着三辆"粮车",押运的兵丁正往水中倾倒什么。包拯夺过巡卒的弓箭,一箭射中最前者。那人惨叫倒地,怀中滚出几个瓷瓶,瓶身"青龙"二字依稀可辨。
"青龙驿的毒!"展昭拔剑冲去。
厮杀中,一个黑袍人趁乱跳入水道。包拯正要追击,背后突然传来尖利的破空声!他本能地侧身,一支弩箭擦着脖颈钉入城墙,箭尾系着绢条。
展开绢条,上面画着奇怪的符号——西夏文字与阴符书混杂的密信。公孙策仔细辨认:"'子时''金水''宴'...…这是要毒杀赴宴百官!"
包拯猛然想起:今夜正是太后在延福宫设腊八宴的日子!
延福殿内灯火通明。包拯持尚方剑首入时,百官正举杯祝酒。太后端坐凤座,见包拯闯入,手中金杯微微一颤:"包卿这是…..."
"臣请查验御酒!"包拯大步上前。
太后身侧的陈琳厉喝:"大胆!"突然从袖中抽出匕首。
寒光一闪,展昭的剑己抵住他咽喉。包拯夺过酒壶,银针探入立刻变黑!
"酒中有毒!"公孙策高呼。
殿内大乱。太后踉跄站起,凤冠珠帘剧烈晃动:"不可能...…这酒是…..."
陈琳突然狂笑,七窍流血而亡。太后见状,颓然跌坐:"他...…他是哀家从杜家带来的…..."
包拯拾起陈琳掉落的玉佩,背面刻着"景祐元年杜允赠"。他猛然想起灵州知府杜允临死前的狞笑,一个可怕的念头浮上心头:莫非从二十年前开始,杜家就......
"报!"殿外冲入满身是血的传令兵,"潼关失守!野利仁荣大军距洛阳不足百里!"
太后突然摘下一支凤钗,在烛火炙烤下,钗头珍珠竟裂开露出一张微缩的汴京布防图!"包卿…..."她声音颤抖,"这是先帝临终所赐…..."
包拯接过细看,图上金水河道被朱砂勾出七处红点,连起来正是北斗形状。而"天枢"位所在,赫然是杜府别院!
"臣请旨搜查杜府!"
杜府别院的地窖里,堆满了贴着"青龙"标签的瓷瓶。更骇人的是,墙上挂着二十六面军镇守将的画像,每幅画旁都标注着策反进度。
"大人!"展昭从暗格中捧出个铁匣,"找到这个!"
匣中是一本名册,详细记录着黑日盟二十年来渗透的文武官员。扉页题着"星火录"三字,落款竟是"杜允敬撰"!
包拯翻到最后,手指突然僵住——最后一页记载着腊八宴的计划,执行者签名处按着个血指印,指印旁写着"陈琳代杜娥"。
"杜娥…..."公孙策倒吸凉气,"是太后闺名!"
包拯合上册子:"不,这是栽赃。"他指向签名处的墨渍,"字迹与正文不同,是后来添加的。"
黎明时分,潼关传来捷报——韩琦率军奇袭得手,野利仁荣败走。而包拯站在金水河畔,望着冰层下缓缓消散的毒液,手中玉珏在朝阳下泛着温润的光。
"大人,二十六处军镇…..."展昭欲言又止。
包拯将玉珏收入怀中:"才揭开第一处。"他望向皇宫方向,喃喃自语,"但真正的棋手,恐怕还在暗处。"
远处钟楼上,一只信鸽扑棱棱地飞向西北。它腿上绑着的纸条里,画着一个残缺的日蚀图案,下面是一行小字:
"星火不灭,静候东风。"(本章完)
(http://www.aixiasw.com/book/ijhhjj-10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ixia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