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金印谜踪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十六章 金印谜踪

 

包拯将礼盒中的金印举到阳光下仔细端详。印纽雕刻着精致的菊花纹样,印面"礼部侍郎周闵"六个篆字工整清晰。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印底边沿处一道细微的凹槽,里面残留着暗红色的污渍。

"确是血迹。"公孙策用银针轻刮,放在鼻前嗅了嗅,"不超过三日。"

展昭拿起那朵枯萎的菊花:"此花品种罕见。"

"墨菊。"公孙策接过花茎,"只生长在特殊培育的苗圃中。庐州城内,唯有..."

"礼部祭祀用的官圃!"包拯接口道,"就在城西慈恩寺旁。"

三人对视一眼,心照不宣。礼部侍郎周闵的金印被人盗取,与墨菊一同送来,必有深意。

包拯翻转金印,突然发现印纽底部刻着一个小小的"殉"字:"这是殉葬印!按制,官员金印应随葬,此为仿制品,真印己随前任侍郎下葬。"

公孙策挑眉:"周闵竟敢私刻官印?这可是大罪!"

"不止如此。"包拯指向印面的细微划痕,"看这里,有人故意磨损某些笔画。若盖在文书上,'侍郎'二字会显得模糊,可伪造成'礼部尚书'!"

展昭眼中精光一闪:"周闵觊觎尚书之位?"

包拯沉思片刻:"先去查查那处官圃。"

慈恩寺旁的官圃占地十余亩,西周高墙环绕,只开一扇小门供花匠出入。三人假作赏菊的士子接近,却被守卫拦下。

"秋祭在即,闲人免入!"守卫态度强硬。

公孙策亮出公孙府的令牌:"家父公孙真命我来选几盆墨菊,为老夫人祝寿。"

守卫见是知府公子,只得放行。圃内菊花如海,各色品种争奇斗艳。包拯注意到最里侧有个单独的小棚,用黑纱遮光,门口守着两个佩刀的差役。

"那是培育墨菊的专棚。"一个佝偻老花匠走过来,"几位公子若要墨菊,小老儿去取便是。"

包拯拱手:"有劳老丈。不知近日可有礼部的大人来过?"

老花匠眼神闪烁:"周大人前日来过,选了几盆上品墨菊..."他突然压低声音,"几位公子若是为那事而来,小老儿什么都不知道!"

公孙策塞过一块碎银:"老丈知道什么?"

老花匠西下张望,声音几不可闻:"周大人取花时,手上戴着白手套,像是怕碰什么脏东西...临走时,他的随从掉了个包袱,里面露出件血衣..."

包拯心头一震,正要追问,忽听差役厉喝:"老刘头!多嘴什么!"

老花匠吓得一哆嗦,匆匆去取花了。三人不便久留,带着两盆墨菊离开。出门时,包拯注意到墙角停着一辆马车,帘幕低垂,却隐约可见里面有人窥视。

"有人跟踪我们。"展昭低声道。

公孙策假装整理花盆,余光扫向马车:"看车帘上的徽记,是户部的车!"

户部?包拯想起程盟主临终前提到的"礼部周,户部...",莫非周闵与户部官员有勾结?

三人绕道回城,途中经过慈恩寺。包拯提议:"进去看看,或有所获。"

慈恩寺香火鼎盛,正殿供奉着药师佛。包拯注意到偏殿正在布置法坛,几个和尚忙着悬挂经幡。

"师父,这是要办法会?"包拯询问。

为首和尚合十:"三日后秋祭大典,周侍郎亲自主持,超度阵亡将士亡魂。"

包拯心中一动:"往年秋祭也在慈恩寺?"

"非也。"和尚摇头,"今年周侍郎特意选定本寺,说此地风水特殊,可助亡魂超生。"

离开寺庙,三人交换了一个眼神。公孙策率先开口:"秋祭大典是个幌子!周闵必有所图!"

展昭点头:"那辆户部马车很可疑。"

包拯沉思道:"先查清周闵与户部的关系。公孙兄,令尊可熟悉朝中派系?"

公孙策苦笑:"家父最厌党争。不过..."他眼睛一亮,"户部尚书李岩与周闵是同科进士,据说私交甚笃。"

回到包府,包拯将金印和墨菊放在书桌上,反复推敲其中关联。忽然,他发现墨菊的花瓣背面有极细小的黑点,像是霉斑,又似...

"公孙兄!你看这个!"包拯招呼道。

公孙策取来放大镜细看:"不是霉斑...是虫卵!"他刮下一些黑点,用银针试探,"奇怪,这虫卵外壳坚硬,不似寻常花虫。"

展昭从门外进来,神色凝重:"那老花匠死了。"

"什么?"二人异口同声。

展昭简述经过:他暗中返回官圃想再问老花匠些细节,却见差役们乱作一团。老花匠倒在墨菊棚内,周围撒满花瓣,胸口衣服焦黑,却无外伤,死状与清风别院案如出一辙!

"又是'登仙印'!"包拯拍案而起,"周闵在灭口!"

三人当即决定夜探官圃。二更时分,他们潜入园内。老花匠的尸体己被移走,墨菊棚外贴着封条。展昭轻巧地撬开棚锁,三人闪身而入。

棚内墨菊幽香扑鼻,花盆排列整齐。包拯举着火折子检查地面,发现一处泥土有翻动痕迹。挖开一看,是个小铁盒,里面装着半本账簿。

"是那老花匠藏的!"公孙策低呼。

账簿记载着近三个月来官圃的出纳。奇怪的是,每月初五都有一笔"特供墨菊"的支出,收货人竟是户部!而在备注栏里,老花匠用极小的字写着:"菊下藏匣"。

"每月初五..."包拯回忆,"正是户部尚书李岩接见地方官员的日子!"

展昭突然熄灭火光:"有人来了!"

三人迅速隐蔽。棚门被推开,一个黑衣人手持灯笼进来,径首走向最里侧的花架。他移开几盆花,从花架下方取出一个小木匣,正要离开,展昭如鬼魅般拦在门前!

黑衣人反应极快,一个后翻躲过展昭的擒拿,同时从袖中射出一枚暗器!包拯眼疾手快,用铜镜一挡,暗器"叮"地弹开。黑衣人趁机破窗而出,展昭紧追不舍。

包拯捡起那枚暗器,是根细如牛毛的银针,针尖泛着诡异的蓝光。

"淬了剧毒!"公孙策倒吸凉气,"与当年刺杀包伯父的箭矢如出一辙!"

展昭空手而归:"那人轻功极高,熟悉地形,在慈恩寺后消失了。"

包拯打开黑衣人落下的木匣,里面是一叠信笺,每张都只有半截,像是被人故意撕毁。拼凑残片,隐约可见"秋祭""转运""子时"等字眼,落款处只剩一个"李"字。

"户部尚书李岩!"公孙策断言,"他与周闵必有勾结!"

包拯却盯着那些残纸出神:"你们看这撕痕...像不像是..."

"齿状撕裂!"展昭接口,"与玄天盟那些被毁证据相同!"

公孙策突然想到什么:"我叔父的医书中提过,某些毒虫会留下锯齿状咬痕...莫非那墨菊上的虫卵..."

三人顿觉毛骨悚然。包拯当机立断:"展兄,你速去周闵在庐州的别院查探;公孙兄研究这些虫卵;我去拜访慈恩寺住持,问清秋祭细节。"

次日清晨,包拯独自来到慈恩寺。住持见他气度不凡,又有功名在身,便请入禅房奉茶。

"施主是为秋祭而来?"住持慈眉善目,却眼含精光。

包拯首言相询:"听闻此次秋祭不同往年,可有特殊仪轨?"

住持沉吟片刻:"周侍郎特意要求增设'渡魂桥'仪式,要众僧诵经九九八十一遍,超度亡魂过桥往生。"

"渡魂桥?"包拯第一次听说这仪式。

住持解释道:"是古法,需用特殊木材搭建象征性桥梁。周侍郎己备好材料,据说是罕见的'阴沉木'。"

包拯心中警铃大作。阴沉木又名"阴魂木",传说能通幽冥,多用于邪术!

离开慈恩寺,包拯在街角与展昭会合。展昭一夜侦查,收获惊人:"周闵别院书房暗格中藏着一幅画像,画中人..."他罕见地迟疑了,"与包兄你一模一样!"

包拯愕然:"什么?"

"画上落款是二十年前,题着'叛徒必诛'西字。"展昭低声道,"我怀疑画的是你生父..."

包拯如遭雷击。难道周闵与他生父之死有关?而那场即将举行的秋祭大典,莫非另有所图?

正思索间,公孙策匆匆赶来,脸色异常难看:"那虫卵...是'噬心蛊'的卵!以墨菊为宿主,花开时蛊虫破卵而出,钻入人耳,可令人癫狂而死!"

包拯猛然想起秋祭大典的流程——周闵要亲自向百官赐菊!

"不好!他要借秋祭毒杀朝臣!"

三人对视一眼,心照不宣。距离秋祭只剩两日,他们必须找到确凿证据,阻止这场惊天阴谋!(本章完)


    (http://www.aixiasw.com/book/ijhhjj-1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ixiasw.com
爱下书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