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城绸缎庄的案子了结后,包拯、公孙策和展昭等人又恢复了往日忙碌而有序的工作。开封府内,众人各司其职,为维护这一方百姓的安宁默默付出着。然而,平静的生活总是难以长久,新的案件如阴霾般悄然笼罩了开封城。
这日晌午,骄阳似火,热浪袭人。包拯正于书房内翻阅着各地呈上的文书,试图从繁琐的事务中寻得可能存在的隐患。就在这时,一阵嘈杂的争吵声自堂外传来,打破了书房内的宁静。包拯放下手中的文书,微微皱眉,正欲询问,一名衙役匆匆跑进书房,单膝跪地禀报道:“大人,城东瓷器坊的老板孙德厚带着伙计前来报案,说是瓷器坊遭了贼,损失惨重。”
包拯起身,快步走向公堂。公堂之上,瓷器坊老板孙德厚满脸焦急,胡须颤抖,身旁的伙计亦是神色慌张,额头上满是汗珠。孙德厚一见包拯,“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哭诉道:“包大人,您可要为小人做主啊!小人店里那些精美的瓷器,全是耗费了无数心血烧制而成的,如今却被那贼人盗走了好些个,其中还有几件是价值连城的珍品啊!”
包拯目光如炬,盯着孙德厚问道:“孙德厚,你且细细说来,这贼是何时行窃的?门窗可曾有被破坏的痕迹?”
孙德厚定了定神,说道:“包大人,今早我和伙计像往常一样开门营业,却发现放置瓷器的内室一片狼藉,好些个瓷器不翼而飞。门窗都好好的,没有被撬过的痕迹,可这贼究竟是如何进去的,小人实在是想不明白啊。而且,小人还在地上发现了一些奇怪的粉末,还有几枚小小的泥印,形状怪异得很。”
包拯转头看向公孙策,说道:“公孙先生,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公孙策略作思索,说道:“大人,这些奇怪的粉末和泥印确实可疑。依我看,我们应先去瓷器坊实地勘查一番,看能否找到更多线索,说不定能从这些痕迹中推断出窃贼的作案手法。”包拯颔首,带着公孙策、展昭以及一众衙役前往城东的瓷器坊。
到了瓷器坊,包拯和公孙策仔细检查了门窗,确实没有被破坏的迹象。公孙策蹲下身子,仔细观察地上的奇怪粉末,说道:“大人,这粉末闻起来有股淡淡的石灰味,应该是某种建筑材料。而这些泥印,看起来像是某种特殊工具留下的痕迹,绝非普通的脚印。”
展昭在屋内西处查看,在一个隐蔽的角落发现了一块碎布,上面沾有一些颜料。他将碎布拿给包拯看,说道:“大人,这块碎布上的颜料似乎与瓷器坊附近一家染布坊所用的颜料相似,说不定这两者之间存在某种联系。”
包拯接过碎布,仔细端详后说道:“看来这起瓷器失窃案并不简单。孙德厚,你且说说,你们瓷器坊最近可曾与什么人结怨?或者有没有什么可疑的人来过店里?”
孙德厚思索片刻,说道:“包大人,小人一向本分经营,与同行间并无过节。只是前些日子,店里来了一个叫张五的人,他是个瓷器贩子,想要低价收购小人店里的瓷器,被小人拒绝了。他当时很是不悦,还扬言要给小人一点颜色瞧瞧。不过小人觉得他应该不至于为了这点事就来偷东西吧。”
包拯又问:“那你店里的伙计中,可有行为异常之人?”孙德厚摇头道:“没有啊,店里的伙计们都跟了小人好些年了,个个老实本分,从未发现有什么异常之处。”
包拯沉思片刻,对展昭说道:“展护卫,你去调查一下张五的行踪,看看案发时他在何处。公孙先生,你仔细研究一下那些奇怪的粉末、泥印以及这块碎布,看能否找到与窃贼有关的线索。”
展昭领命而去,公孙策则带着收集到的物品回到开封府,进行细致的检验。过了一会儿,公孙策来到包拯面前,说道:“大人,经过检验,那粉末确实是石灰粉,而那些泥印应该是一种特制的软质模具留下的痕迹,很可能是用来打开某些机关或者门锁的。至于这块碎布,上面的颜料确实与染布坊的颜料一致,而且布料的质地也与染布坊的布匹相同。”
包拯着下巴,说道:“如此看来,这起案件背后似乎隐藏着一个熟悉瓷器坊内部情况,且与染布坊有关联的人。张五虽有嫌疑,但仅凭他的威胁之词还不能确定他就是窃贼。”
此时,展昭回来禀报:“大人,经过调查,张五案发时正在城西的一家茶馆与朋友喝茶,有多人可以证明他的行踪,他没有作案时间。”
包拯皱了皱眉头,说道:“既然张五不是窃贼,那我们便从染布坊这条线索入手,去查一查与染布坊有来往的人,看能否找到蛛丝马迹。”
包拯一行人来到染布坊,向染布坊的老板和伙计们打听近期与染布坊有来往的可疑之人。经过一番询问,一位伙计说道:“前些日子,有个叫刘七的人经常来我们染布坊,说是要染一些特殊颜色的布。他行为鬼鬼祟祟的,而且每次来都问一些关于城东的事情,尤其是瓷器坊的情况。”
包拯听到“刘七”这个名字,心中一动,问道:“这个刘七是何许人也?他长什么样?”伙计说道:“刘七是个身材瘦小的男子,脸上有颗黑痣,平时穿着也很普通,看起来不像是个正经人。”
包拯觉得这个线索十分重要,立刻带着展昭等人去寻找刘七。经过一番查找,他们在城南的一处破旧民房内找到了刘七。
包拯走进屋内,目光如鹰般盯着刘七,说道:“刘七,你可知瓷器坊的瓷器被盗一事?”刘七脸色瞬间变得煞白,结结巴巴地说道:“大……大人,小的可没偷瓷器啊,小的只是个穷苦人,哪有那个胆子。”
包拯冷哼一声,说道:“那你为何经常去染布坊,还打听瓷器坊的事情?而且,在瓷器坊发现了与染布坊相同的布料碎片,你作何解释?”
刘七吓得浑身发抖,犹豫片刻后说道:“大人,小的确实去过染布坊,也打听过瓷器坊的事,但小的真没偷东西啊。前些日子,有个叫陈六的人找到小的,给了小的一些钱,让小的去染布坊染些特殊颜色的布,还让小的打听瓷器坊的情况。小的也不知道他要做什么,看在钱的份上就照做了。”
包拯继续追问:“这个陈六是何许人也?他现在何处?”刘七说道:“小的也不太清楚陈六的底细,只知道他是个外地人,平时神神秘秘的。至于他现在何处,小的真不知道啊。”
包拯觉得刘七的话半真半假,他命人将刘七暂时关押起来,继续调查陈六的下落。经过一番周折,展昭终于找到了陈六的踪迹,在一处废弃的仓库内将其抓获。
经过审讯,陈六终于承认了自己的罪行。原来,他是一个惯偷,得知瓷器坊有几件价值连城的瓷器后,便心生贪念。他先是让刘七去染布坊染布并打听瓷器坊的情况,又利用特制的工具,通过不破坏门窗的方式进入瓷器坊内室,偷走了那些珍贵的瓷器。他还故意留下一些线索,企图混淆视听。
包拯依法惩处了陈六和刘七,将追回的瓷器归还给了孙德厚。孙德厚对包拯感恩戴德,说道:“包大人,若不是您明察秋毫,小人这一辈子的心血可就全毁了。”
包拯看着孙德厚,语重心长地说道:“孙德厚,你日后也要加强店铺的防范,对来往之人多加留意,切不可再让贼人有机可乘。”
这起瓷器坊窃案终于水落石出,包拯、公孙策和展昭回到开封府。包拯站在府衙门前,望着人来人往的街道,心中感慨万千。他深知,每一起案件的侦破都来之不易,而维护开封城的安宁,是他一生都要坚守的使命。未来的路还很长,他将继续秉持着公正与智慧,为百姓们遮风挡雨,守护这一方的太平。(本章完)
(http://www.aixiasw.com/book/ijhhjj-18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ixia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