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城在宝华玉器行珍玉被盗一案告破后,百姓们的生活重归平静,然而这平静如同一汪看似无波的湖水,实则暗流涌动。包拯、公孙策和展昭等人依旧为开封府的事务忙碌奔波,守护着一方安宁。
这日午后,包拯在书房小憩,刚有些许倦意,就听到一阵嘈杂的脚步声由远及近。一名衙役匆匆走进书房,禀报道:“大人,城外‘清风书院’的山长刘德儒求见,神色极为焦急,似有要事相商。”包拯揉了揉眉心,心中一紧,预感又有案件发生,便起身整了整衣衫,吩咐将人请进来。
不多时,刘德儒在衙役的引领下走进书房。只见他年逾花甲,胡须花白,此刻却满脸焦虑,步伐匆匆。见到包拯,刘德儒便拱手作揖,急切地说道:“包大人,恳请您一定要为书院主持公道!书院中一批珍贵的古籍被盗,这些古籍皆是历代珍藏,价值连城,于我清风书院更是意义非凡啊!”
包拯微微颔首,神色凝重地说道:“刘山长莫要着急,且将此事的详细经过一一道来。”
刘德儒定了定神,缓缓说道:“大人,昨日傍晚,书院的夫子们将古籍整理好后,放入了藏书阁,并仔细检查了门窗和门锁,确认万无一失才离开。今早,负责打扫藏书阁的杂役发现藏书阁的门虚掩着,进去一看,原本存放古籍的书架上空空如也,那些珍贵的古籍,足有数十本,竟都不翼而飞了。藏书阁的门窗没有被破坏的痕迹,门锁也完好无损,实在让人想不通贼人是如何进入并盗走古籍的。”
包拯思索片刻,转头对公孙策和展昭说道:“公孙先生、展护卫,我们一同前往清风书院,实地查探一番。”
众人来到清风书院,首奔藏书阁。藏书阁建筑古朴典雅,西周静谧清幽。公孙策绕着藏书阁仔细查看门窗,而后蹲下身子检查门锁,说道:“大人,这门锁确实没有被撬动的痕迹,而且此门构造坚固,一般的窃贼很难无声无息地打开。”
展昭则在藏书阁内西处搜寻,他敏锐的目光扫过书架和地面,突然在书架旁边的角落里发现了几片细小的羽毛。展昭捡起羽毛,拿到包拯面前,说道:“大人,这些羽毛有些蹊跷,不像是这藏书阁内该有的,很可能是贼人留下的线索。”
包拯接过羽毛,仔细端详后说道:“展护卫,你去书院周围打听一下,看看是否有人见过可疑之人或异常之事。公孙先生,你再仔细检查一下藏书阁内,看是否还有其他遗漏的线索,尤其是这羽毛的来历。”
展昭领命而去,在书院内外走访询问。他在书院后门遇到一个卖货的小贩,小贩回忆说,昨晚曾看到一个穿着灰色长袍、身形瘦削的人匆匆从书院方向走出,怀里似乎抱着什么东西,但由于天色己晚,未能看清此人的面容。展昭将这一重要线索记在心中,返回藏书阁向包拯禀报。
公孙策在藏书阁内继续搜寻,他在窗户的缝隙中发现了一些细小的粉末。公孙策小心地收集了一些粉末,放在鼻下轻嗅,又用手指捻了捻,说道:“大人,这粉末有些特殊,不像是普通的灰尘,很可能是贼人用来打开门锁或者掩盖痕迹的东西。而且,这粉末的成分,或许可以找城中的药师鉴别一番。”
包拯点头认可,说道:“如此看来,这贼人作案手法颇为高明,极有可能是有备而来。刘山长,你再仔细想想,近期书院中是否有行为异常之人?”
刘山长皱着眉头,思索良久后说道:“大人,倒是有一个人有些可疑。此人叫陈生,是书院的一名学子,平日里表现还算勤勉,但最近却显得有些心神不宁。而且就在几天前,他曾向夫子借阅过几本珍贵古籍,却迟迟未还。不过,我也不敢仅凭此就断定他与古籍被盗一事有关。”
包拯闻言,立即说道:“展护卫,你去调查一下这个陈生的行踪。公孙先生,你去询问一下书院的其他学子和夫子,了解一下陈生平日里的为人和近期的情况。”
展昭迅速出发,前往陈生的住处。经过一番打听,得知陈生昨日并未在书院,而是去了城中的一家客栈。展昭赶到客栈,发现陈生早己离开,客栈的伙计说陈生走得匆忙,还留下了一个包裹。展昭打开包裹一看,里面竟是几本破旧的书籍,并非被盗的古籍。
公孙策在书院询问了众多学子和夫子,了解到陈生最近确实与一些形迹可疑的人来往密切,而且还曾在私下里抱怨书院对古籍管理太过严格,限制了他的研究。
展昭回来将情况禀报给包拯,包拯沉思片刻后说道:“这个陈生虽然可疑,但目前还不能确定他就是盗贼。我们再从其他方面入手调查。公孙先生发现的粉末,尽快找药师鉴别,看看能否找到线索。”
公孙策找到城中一位经验丰富的药师,将粉末拿给药师鉴别。药师仔细研究后说道:“这粉末是由几种特殊的草药混合而成,有麻痹和润滑的作用,应该是用来打开一些精巧的机关或门锁的。而且,这些草药在开封城并不常见,一般只有熟悉药理和开锁之术的人才会使用。”
公孙策将药师的话告诉包拯,包拯说道:“如此看来,这贼人不仅熟悉书院的情况,还具备一定的药理和开锁知识。陈生虽有嫌疑,但仅凭目前的证据还不够。我们再深入调查一下他的人际关系,看是否能找到真正的幕后黑手。”
经过一番细致的调查,包拯等人发现陈生有一个好友叫吴三,是城中的一个锁匠,同时也略通药理。包拯派人将吴三带到开封府审讯。
在公堂之上,包拯盯着吴三说道:“吴三,你可知清风书院古籍被盗一案?陈生与你关系密切,你是否参与其中?如实招来,免得受皮肉之苦!”
吴三脸色一变,眼神闪烁,但仍强装镇定地说道:“大人,小的只是个锁匠,与那古籍被盗之事毫无关系啊。陈生是我朋友没错,但我真不知道他做了什么。”
包拯冷哼一声,喝道:“还敢狡辩!你既懂药理又会开锁,这与古籍被盗现场发现的线索相符。你若不从实招来,休怪本官不客气!”说罢,示意衙役准备用刑。
吴三吓得脸色苍白,连忙说道:“大人饶命,我说,我说。是陈生找到我,说书院的古籍对他的研究很重要,但书院管理太严,他无法借阅。于是我们便商量着偷取古籍,我用特殊的粉末打开了藏书阁的门锁,他负责偷取古籍。我们原本打算研究完后再悄悄还回去,没想到被发现了。”
包拯继续追问:“那古籍现在何处?”
吴三低下头,说道:“大人,我们偷到古籍后,藏在了城外的一处破庙里,原本打算过些时日再取出来。”
包拯立即派展昭带人前往破庙,果然找到了被盗的古籍。
在铁证面前,陈生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的罪行。包拯依法判处陈生和吴三相应的刑罚,并责令他们向清风书院赔礼道歉。
这起书院古籍失窃奇案终于水落石出。包拯站在开封府门前,望着来来往往的百姓,心中感慨万千。他深知,维护正义的道路漫长而艰辛,但只要心中有信念,就定能守护好这一方百姓的安宁与幸福。而他和开封府众人,也将继续秉持公正之心,迎接未来更多的挑战。(本章完)
(http://www.aixiasw.com/book/ijhhjj-19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ixia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