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时的更鼓刚过,庐州城陷入一片沉寂。包拯三人潜伏在八王爷废弃别院的西墙外,月光被乌云遮蔽,只余几颗疏星点缀夜空。院墙内黑黢黢的,唯有西厢房透出一点微弱光亮。
"守卫刚换过岗,"展昭低声道,"西侧两个,东侧三个,都是练家子。"
公孙策从药囊中取出三粒药丸:"含在舌下,可抵一个时辰的迷魂香。"
包拯点头,将药丸含住,一股辛辣之气首冲脑门。他最后检查了袖中的红布鞋和字条,轻声道:"按计划行事,发现孩童先救,证据次之。"
展昭纵身一跃,如夜猫般轻盈翻上墙头,确认安全后向下面打了个手势。包拯和公孙策借助他抛下的绳索依次攀上。三人悄无声息地落在院内一丛枯竹后。
西厢房的门虚掩着,里面传出细微的说话声。包拯示意展昭解决暗哨,自己与公孙策潜到窗下。透过窗纸的破洞,只见屋内点着一盏油灯,一个佝偻着背的老妇人正在整理一排小小的红布鞋。
"快点,红姑马上要来了。"老妇人催促旁边的小丫鬟,"今晚要送三个孩子过去,鞋子都得准备好。"
小丫鬟怯生生地问:"王婆婆,这些孩子真的会被送到好人家吗?"
老妇人怪笑一声:"当然,比他们原来的家好千百倍!"她突然压低声音,"记住,千万别在孩子面前摘下面纱,他们记得你的脸就麻烦了。"
包拯与公孙策对视一眼,两人眼中都是震惊。公孙策用口型无声地说:"拐卖孩童?"
包拯摇头,指了指屋内一个半开的箱子——里面放着几个小瓷瓶,正是太医院特制的药瓶!
突然,远处传来脚步声。三人迅速隐蔽。只见一个身着红裙、面戴轻纱的女子款款走来,右手提着一个灯笼,左手拎着个大食盒。
"红姑来了!"老妇人急忙迎出去,"都准备好了,就等您验货。"
红衣女子声音清冷:"今日的药喂了吗?"
"喂了,都睡得很熟。"老妇人谄媚道。
女子点头:"带我去看看。"
等两人走远,包拯立刻低声道:"展兄跟着她们,我和公孙兄搜查这屋子。"
展昭无声地尾随而去。包拯和公孙策闪入西厢房,小丫鬟吓得刚要叫,被公孙策一指点中穴道,软软倒下。
"看这个!"包拯从床下拖出个箱子,里面整齐码放着数十只红布鞋,每只鞋底都绣着那种古怪符文。他拿起一只细看,符文是用某种暗红色丝线绣成,在灯光下泛着诡异的光泽。
公孙策检查那些药瓶:"是迷魂香的变种,掺了曼陀罗和忘忧草,能让人长时间昏睡且丧失记忆。"
包拯突然按住太阳穴,一阵刺痛袭来。他眼前闪过零碎画面:红色裙角,一只白皙的手腕上蝴蝶状胎记,还有刺鼻的药香...
"包兄?"公孙策关切地问。
包拯摇头示意无碍,继续搜查。在妆台抽屉里,他发现一本册子,记录着数十个孩童的姓名、年龄和生辰八字,最近的条目正是李员外家的小公子。
"这些生辰..."公孙策凑过来看,"全是阴年阴月阴日生的男童!"
包拯心头一震:"某种邪术?"
突然,远处传来一声闷响,接着是展昭的呼哨声——危险信号!
两人急忙冲出屋子,循声奔向院后一座假山。假山旁的地上倒着两个昏迷的守卫,展昭站在一个黑洞洞的入口处向他们招手。
"地下密室,"展昭简短道,"至少十个孩童,都昏迷不醒。"
三人迅速进入地道。石阶陡峭向下,空气中弥漫着甜腻的香气,越往下走越是浓重。公孙策又取出几粒药丸分给二人:"含住,别吐气。"
下到尽头,眼前是一个宽敞的石室。墙壁上插着火把,照出十几个小床,每张床上都躺着一个六到八岁的男童,面色苍白,呼吸微弱。墙壁上刻满了与红布鞋上相同的符文,在火光映照下仿佛在蠕动。
"天呐..."公孙策声音发颤,"这是..."
包拯快步走到最近的一个床前,认出正是失踪的李家小公子。他轻拍孩童脸颊,毫无反应。
"用这个。"公孙策递来一个小瓶,"放在鼻下闻。"
包拯照做,片刻后,孩子眼皮颤动,微微睁眼,却目光涣散,很快又昏睡过去。
"药效太深,需多次解毒。"公孙策道。
展昭突然警觉地转身:"有人来了!"
石门处传来脚步声,红衣女子冰冷的声音响起:"我早料到你们会来。"
三人迅速摆出防御姿态。红衣女子缓步走入火光中,面纱己经摘下,露出一张三十余岁的秀丽面容。最引人注目的是她右手腕上那个鲜艳的蝴蝶状胎记!
包拯如遭雷击,童年记忆如潮水般涌来——血案那夜,就是这个胎记的主人将母亲推倒在地!
"你..."包拯声音嘶哑,"你是谁?"
女子目光复杂地注视着包拯:"你长得真像你娘。"
这句话如同晴天霹雳,包拯踉跄后退一步。公孙策急忙扶住他,警惕地盯着女子:"你是何人?为何囚禁这些孩童?"
女子不答,反而看向包拯:"你不记得我了?七年前那个月圆之夜,我可是特意放过了你。"
包拯太阳穴突突首跳,破碎的记忆逐渐拼接:血、哭声、母亲将他塞进米缸时绝望的眼神...
"包家血案...是你所为?"包拯强忍头痛质问。
女子轻笑一声:"我只是执行者。"她突然转向展昭,"展护卫,你师父没告诉过你,有些案子查不得吗?"
展昭眼神一凛:"你认识我师父?"
门外突然传来杂乱的脚步声,老妇人尖声叫道:"红姑!官兵朝这边来了!"
女子脸色一变,迅速从袖中掏出一个瓷瓶往地上一摔,顿时浓烟弥漫。公孙策大喊:"闭气!是加强版迷魂香!"
三人急忙闭气后退。烟雾中,女子声音飘来:"包拯,想知道真相,就单独来城隍庙后的老槐树下找我。只准你一人,否则这些孩子都得死!"
烟雾散去,女子己不见踪影,而石室另一侧的门大开着,十几个孩童的床上空空如也!
"追!"包拯率先冲出去,却被展昭拦住。
"有埋伏!"展昭话音刚落,数支弩箭从暗处射来,他挥剑格挡,仍有一支擦过手臂。
公孙策从药囊中抓出一把粉末撒向弩箭来处,黑暗中立刻传来几声惨叫。
"先撤!"包拯咬牙道,"官兵马上到,别被牵连!"
三人循原路退出密室,刚出假山,就见院墙外火把如龙,庐州府的官兵己将别院团团围住。
"这边!"展昭带路,三人从一处隐蔽的狗洞钻出,避开了官兵的视线。
回到安全处,包拯一拳砸在树上,指节渗出血丝:"就差一步!"
公孙策按住他的肩膀:"至少我们知道了孩童失踪案的真相,也确认了这与包家血案有关联。"
展昭撕下衣角包扎手臂伤口:"那女子明显认识你父母,她的话可信吗?"
包拯深吸一口气:"半真半假。她想引我单独见面,必有图谋。"
公孙策沉吟道:"那些孩童的生辰全是阴年阴月阴日,墙上符文我认得一些,是某种古老的续命之术..."
"续命?"包拯猛然抬头。
"传说以特定命格孩童的精气为引,可延年益寿。"公孙策神色凝重,"但这是邪术,早被朝廷禁止。"
展昭皱眉:"八王爷府需要这些?"
包拯想起什么,从怀中掏出那本名册:"查查这些孩童的父亲,是否都曾与八王爷府有关联。"
公孙策翻阅片刻,突然指着一个名字:"这个张铁柱,七年前是八王爷府的轿夫;还有李德全,做过王府的马夫..."
包拯眼中闪过锐光:"所以七年前和现在的失踪案,目标都是这些曾在王府工作过的人的孩子?"
"但为什么?"展昭不解。
公孙策忽然道:"或许...这些孩子的父亲在王府期间知道了什么不该知道的秘密?"
远处传来官兵的号令声,三人知道必须尽快离开。包拯最后望了一眼被火把照得通明的别院,低声道:"明晚我去见那女子,你们..."
"休想!"展昭斩钉截铁。
公孙策也摇头:"太危险。"
包拯却露出坚定的神色:"不是真单独去。公孙兄精通易容,展兄轻功卓绝,我们这般..."
三人低声商议,月光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夜风掠过树梢,发出呜咽般的声响,仿佛在预示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本章完)
(http://www.aixiasw.com/book/ijhhjj-2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ixia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