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汴河泛着粼粼波光。包拯站在河畔,手中的《太平引》竹简在晨风中微微颤动。公孙策小心地将人鱼灯残骸装入特制的木匣:"灯油中混入了鲛人泪,难怪能与水脉共鸣。"
展昭从下游归来,靴上沾满泥泞:"那叶扁舟在十里外的芦苇荡消失,岸上只找到这个。"他递上一支折断的玉簪,簪头雕刻着精细的波浪纹。
包拯接过玉簪,指尖轻抚纹路:"东海鲛人族的工艺...看来柳无痕与鲛人部落也有联系。"
衙门内,包拯将收集的线索一一陈列:半部《太平引》竹简、鲛人泪灯油、波浪纹玉簪...公孙策突然发现异常:"大人,这竹简的编绳材质..."
"雪蚕丝与人发混编。"包拯解开绳结,"与太原道观发现的丝弦同源。"
展昭将玉簪放在《皇宋堪舆图》上,簪尖正指向东海沿岸:"鲛人部落、雪蚕丝、人鱼膏...这些线索都指向..."
"海运!"公孙策翻开《漕运志》,"三十年前,先帝曾派特使三下东海!"
包拯沉思片刻:"查当年特使的随行名单。"
档案库内,尘封的名册被小心展开。包拯的手指停在某个名字上:"乐师白羽...此人后来去了何处?"
主簿翻阅记录:"据载因水土不服,返程时病逝于明州。但其随身物品清单中有件怪事——七弦乐器一件,备注'海损'。"
公孙策的银针轻挑竹简边缘:"这竹简曾被海水浸蚀过...看这盐渍的纹路!"
展昭突然想起什么:"明州港近日有商船报案,说货物被调包成了一批古旧乐器。"
三日后,明州港的海风带着咸湿的气息。包拯三人在码头检视那批"被调包"的货物——十二个樟木箱,每个都装着一把造型奇特的中空乐器,形似海螺却又带着弦轸。
"海音琴!"公孙策惊呼,"传说鲛人用此琴与鲸鱼交谈...这工艺早己失传!"
展昭检查琴身暗格,从中取出一块龟甲,上面刻着古怪的符号:"不是文字...是音律记号!"
包拯将龟甲对着阳光,光线透过细小的孔洞,在地面投出奇特的图案:"紫微垣星图...但多了一颗辅星。"
港口的茶肆里,一位老船夫低声道:"半月前有艘黑帆船在雾中靠岸,下来个白衣人,买了大批桐油和铜丝。"
"可记得那人样貌?"展昭递上一块碎银。
老船夫摇头:"戴着斗笠,只记得他左手小指缺了一截...对了,付钱用的是这种铜板。"他从怀中掏出一枚奇特的铜钱,钱孔呈五芒星状。
包拯接过铜钱,触手冰凉:"不是铜...是海心铜,只在千丈深海才有。"
公孙策突然指向港口告示:"看!明日有鲛人商队入港!"
次日清晨,一艘造型奇特的双桅船缓缓入港。船首像是一条跃起的海龙,船身绘满波浪纹。商队首领是个独眼老者,见包拯亮出官印,他仅剩的眼睛微微眯起:"大人是为海音琴而来?"
包拯不动声色:"本官追查的是三十年前的旧案。"
老者沉默片刻,从怀中取出一枚贝壳:"白羽大人临终前托付的,说若有人问起《太平引》全谱,便交予他。"
贝壳内藏着一片薄如蝉翼的玉片,上面用鲛人血写着密密麻麻的音符。公孙策检测后震惊道:"这是...《太平引》缺失的终章!"
老者低声道:"白羽大人说,终章非谱,而是..."
"海之心声。"包拯突然领悟,"先帝将终章藏在海浪声中!"
当夜,包拯三人随商船出海。月色下,老者取出一把奇特的海音琴,置于船头。琴声响起时,海面竟泛起粼粼银光,无数鱼群聚集船周。
"听..."老者指向深海,"它们在回应。"
海水中传来低沉的共鸣,与琴声相和,形成奇特的韵律。包拯取出《太平引》竹简,发现玉片上的音符竟随着海声变化!
"原来如此!"公孙策恍然大悟,"终章需要海音琴引动,才能显现完整乐谱!"
展昭突然指向远方:"有船接近!"
一艘黑帆船破雾而来,船头立着个白衣人,手中同样捧着一把海音琴。两船相接时,白衣人掀开斗笠,露出与小指残缺的左手:"包大人,久违了。"
"白羽先生?"包浩凝视那张与柳无痕有七分相似的面容,"你不是..."
"死了?"白羽轻笑,"那是我兄长。三十年前,我们兄弟一个随先帝出海,一个留守中原,就为今日。"
他突然拨动琴弦,刺耳的音波震得海水沸腾。包拯怀中的玉玺突然变得滚烫,蟠螭印记迸发耀眼光芒。两股力量在海面相撞,激起丈高浪花。
"没用的!"白羽狂笑,"海心铜打造的琴,岂是..."
话音未落,深海突然传来震耳欲聋的鲸歌。一道巨大的水柱冲天而起,白羽的黑帆船剧烈摇晃。趁此间隙,展昭纵身跃上敌船,剑锋首取白羽咽喉。
白羽不慌不忙,残缺的小指突然弹出一根细如发丝的银线,首刺展昭眉心。公孙策急撒药粉,银线在粉尘中显形,竟是浸过雪魄精华的雪蚕丝!
包拯将玉玺按在船板,鎏金蟠螭纹路与海音琴的声波相抗。白羽见状,突然捏碎琴身,从中取出一块漆黑如墨的玉石:"海心玉...这才是真正的终章!"
玉石遇空气即开始融化,流出的黑色液体在海面形成诡异的音符。鲸群突然躁动,巨大的尾鳍拍打水面,掀起惊涛骇浪。
危急关头,商船老者吹响一枚骨哨。深海传来悠长的回应,一道白影破浪而出——竟是只通体雪白的海豚,额头上嵌着半块玉珏。
白豚跃起时,玉珏与包拯怀中的玉玺产生共鸣。两道光芒在空中交织,将黑色音符尽数净化。白羽惨叫一声,手中的海心玉化为清水。
"不可能!"他面目扭曲,"海心玉怎会..."
老者肃然道:"因为你们盗走的是赝品。真正的海心玉,三十年前就由先帝交给了鲛人族保管。"
白羽狂吼着扑向包拯,却被展昭一剑刺穿肩膀。重伤之下,他竟纵身跃入海中,转眼被浪涛吞没。
风浪渐息,白豚绕着商船游动。老者取下它额头的玉珏:"这是先帝留下的最后一块拼图。"
包拯将玉珏与玉玺并置,两者严丝合缝。完整的蟠螭纹路在月光下流转,投射出一幅浩瀚的星海图。
"原来《太平引》终章..."公孙策声音发颤,"是借海天之力,谱写的万民安乐谱!"
返航途中,包拯立于船头,手中的玉珏己恢复平静。展昭不解地问:"大人,白羽兄弟布局三十年,就为抢夺海心玉?"
"不,他们真正要抢的..."包拯望向渐亮的天际,"是谱写天下大势的权力。"
公孙策若有所思:"所以先帝将终章藏在深海,是为..."
"让民心似海,自有其律。"包拯轻抚玉珏,"音律之道,终在民心。"
海天交界处,朝阳喷薄而出。谁也没有注意到,深海之下,一道白影正掠过珊瑚丛,额前的新玉珏泛着柔和的光泽。更远处,黑帆船的残骸随波起伏,一块未被融尽的黑色玉石,在暗流中闪烁着诡异的光芒。(本章完)
(http://www.aixiasw.com/book/ijhhjj-7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ixia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