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冰湖之谜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十九章 冰湖之谜

 

大理的秋风中带着丝丝凉意。包拯站在洱海岸边,凝视着手中己经出现裂纹的海心玉。公孙策蹲在水边,指尖轻触湖面:"水温己恢复正常,但水底仍有微弱震动。"

展昭从城中快步走来,手中拿着一卷泛黄的皮纸:"在钟郎中密室暗格里找到的,上面标注了七个'地喉'的精确位置。"

包拯展开皮纸,七个红点连成一条蜿蜒的曲线,从南诏一首延伸到北疆:"这不是随机的...它们在一条古老的地脉上。"

"报!"大理府的差役匆忙跑来,"北境八百里加急!黑水城再次地动,冰湖裂开一道百丈缝隙!"

公孙策迅速查阅《水经注》:"黑水冰湖...是七大古地喉中唯一一个寒性地脉。"

包拯收起皮纸:"即刻启程北上。"

半月后,黑水城外己是银装素裹。冰湖上的裂缝像一道狰狞的伤疤,横贯整个湖面。当地猎户心有余悸地描述:"那天半夜,湖里突然传出龙吟般的响声,接着冰面就裂开了..."

包拯俯身查看裂缝边缘,发现几处人工开凿的痕迹:"这不是自然形成的...有人在这里埋设了机关。"

展昭运起轻功,沿着裂缝探查。在湖心位置,他发现一块被刻意放置的黑色巨石,石面刻满南诏符文:"大人,这石头..."

"玄阴石!"公孙策检测后惊呼,"只产于南诏雪山之巅,遇水则鸣!"

包拯仔细检查石上刻痕:"这些符文不是咒语...是音律记号!"

城中驿馆内,包拯将收集的线索一一陈列:玄阴石拓片、冰湖水质样本、猎户描述的"龙吟"记录...公孙策突然发现异常:"大人,这'龙吟'的频率..."

"与洱海沸腾前的声响完全一致!"包浩迅速比对记录,"有人在刻意复制南诏的'地龙吟'!"

展昭从门外进来,带来一个惊人的消息:"查清了!三个月前,有位自称'寒山先生'的乐师来过黑水城,在冰湖上举办过'赏音会'!"

"赏音会..."包拯目光一凛,"立即去查此人行踪!"

老猎户回忆道:"那先生戴着青玉扳指,说话带着南方口音。赏音会那晚,他在冰面上摆了七面大鼓,说是要'奏响天地和鸣'..."

包拯追问:"鼓后来去了哪里?"

"说是送给城守大人了..."老猎户突然压低声音,"但有人说,那晚之后,看见有人把鼓沉入了湖中。"

黑水城守府的后院里,果然摆放着七面特制的大鼓。公孙策检查鼓面:"不是普通的皮革...是经过特殊处理的鲛鱼皮!"

展昭用刀尖轻挑鼓身,带出几缕银白色的纤维:"雪蚕丝!与之前在太原发现的同源!"

包拯仔细检查最大的那面鼓,在鼓身内侧发现一行小字:"'寒山子监制,赠有缘人'..."他猛然抬头,"查这位城守的底细!"

档案显示,黑水城守姓莫,是三十年前南诏之战中归顺的莫氏一族后裔。包拯立即下令搜查城守府邸,在书房暗格中找到一本《地脉札记》,记载着如何利用音律引动地脉震动的方法。

"大人!"展昭从寝室床下拖出一个铁箱,"里面有七块黑色石头,与湖心那块一模一样!"

公孙策对比石头上的刻痕:"这是...《地龙吟》的完整曲谱!"

包拯立即提审莫城守。这位满脸风霜的武将听完质问,竟坦然承认:"不错,是我协助寒山先生在湖中埋设玄阴石。但绝非为祸乱天下,而是..."他忽然压低声音,"为了找出先父留下的《镇脉谱》!"

据莫城守交代,其父临终前曾说,当年奉命在七大古地喉埋下镇脉之物,唯有集齐七物,才能平息地脉异动。而黑水城的镇脉之物,就藏在冰湖之下。

"寒山先生说他能帮我取出..."莫城守苦笑,"没想到引来了地动。"

包拯沉思片刻:"这位寒山先生,可有什么特征?"

"他..."莫城守突然想起什么,"左手小指缺了一截!"

风雪夜,包拯三人带着特制的工具来到冰湖。在玄阴石所在位置,他们凿开厚厚的冰层,发现水下果然悬着一个铁匣,被七根雪蚕丝固定在湖底。

展昭潜入刺骨的水中,将铁匣捞起。匣中是一卷用油布包裹的竹简,上面记载着《镇脉谱》的详细内容,以及七大古地喉的镇物清单:

"...黑水玄冰,洱海玉髓,开封铜钟..."

公孙策恍然大悟:"所以镇地铃本就是开封的镇脉之物!"

包拯仔细阅读竹简末尾:"'七物共鸣,可定山河'...我们需要找到其他六处的镇物!"

突然,远处传来马蹄声。一个白衣人立于湖岸,手中捧着面玉磬:"包大人,久违了。"

借着雪光,包拯认出那张与白羽相似的面容:"寒山先生...或者说,白羽的兄弟?"

白衣人轻笑:"家兄愚钝,只知破坏不知建设。"他轻敲玉磬,冰湖竟随之泛起涟漪,"我要做的,是重振这天地韵律!"

展昭拔剑上前,白衣人却不闪不避:"杀了我,就永远找不到其他镇物了。"他指向南方,"大理崇圣寺的三塔之下,有你们想要的东西..."

话音未落,他突然口吐黑血,仰面倒下。公孙策急上前施救,却见白衣人胸口插着一根细如牛毛的银针:"是...鲛人刺!"

垂死的白衣人挣扎着指向北方:"小心...冰湖下的..."话未说完,便气绝身亡。

包拯检查白衣人随身物品,找出一块刻着奇怪符号的玉佩:"这是...大理皇室的密印!"

次日,黑水城的震动渐渐平息。包拯站在城墙上,望着恢复平静的冰湖。公孙策走来汇报:"验尸结果,那银针上淬了海蛇毒...是南海刺客的手法。"

展昭检查白衣人留下的玉磬:"磬身刻着七大古地喉的方位...他原本打算引动所有地脉!"

包拯沉思良久:"立即启程去大理崇圣寺...但要先解决冰湖下的隐患。"

三人再次来到冰湖,在白衣人倒下的位置附近,发现冰层下有个人工开凿的洞穴。洞中整齐摆放着七个铜匣,每个都连着雪蚕丝,延伸向不同方向。

"是共振器!"公孙策检测后惊呼,"一旦引动,能将波动传向其他六处地喉!"

包浩当机立断,命人将所有铜匣取出销毁。当最后一个铜匣离开水面时,湖心突然传来闷响,玄阴石缓缓沉入湖底,裂缝开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愈合。

离开黑水城前,包拯重新审阅《镇脉谱》,发现末尾有一行模糊的小字:"'七物归位日,需以民心为引'..."

公孙策若有所思:"所以真正的关键不是器物..."

"而是人心。"包拯望向南方,"去大理,解开下一个谜题。"

风雪中,一队人马渐行渐远。谁也没有注意到,冰湖深处,那块沉入湖底的玄阴石上,刻着一个几乎被磨平的南诏古字:

"海"。(本章完)


    (http://www.aixiasw.com/book/ijhhjj-7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ixiasw.com
爱下书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