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儒家思想“恭”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0章 儒家思想“恭”

 

这天早晨,曾子宗圣和人间天使吃过早餐以后,不知不觉的就到了顶山顶上的读书亭,在顶山书院的读书亭坐了下来。坐好以后,曾子宗圣看着人间天使笑了笑说道:“人间天使,我这样讲课,有没有枯燥无味的感觉呀?”

人间天使笑着说道:“学生觉得老师讲课讲的生动有趣,学生非常喜欢听先圣讲课。”

曾子宗圣开心的笑了。

曾子宗圣说:“那我们就开始讲今天的课,我们今天要讲的是‘恭’。简单地讲,顾名思义,‘恭’就是恭敬、恭顺的意思。

“‘恭’在儒家思想的道德体系中,也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恭’代表的是对他人的尊重和敬意,也是一个人应有的做人的态度,也是一个人自我修养所取得的一种成果。在儒家的思想体系中,‘恭’被看做是一种道德品行。

“‘恭’的主要作用就是对他人的尊重和敬意,这里应该说的就是人和人交往中的一种态度。就是一个人在和别人的交往中有一种谦虚的态度,也是一种诚恳的态度礼遇他人。

“《论语》篇(八)里面有这么一段话:‘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这一段话的意思是说:子张问孔子,怎么才能实行好仁德?孔子对子张说,实行好五德,那就是仁。

“子张又问:五德是哪五德?

“孔子说:“恭敬、宽厚、诚信、勤敏、慈惠。

“恭敬就是不会招致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会得到别人的信任,勤敏就会有功绩,慈惠就能够使人服从于你。这就是‘五德’

“其实,这一章里面讲的是儒家思想里面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五德’。指的就是‘恭、宽、诚、敏、惠’这‘五德’。‘五德’是包括在‘仁’的里面,而且是‘仁’的重要内容。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恭敬、宽厚、诚信、勤敏、慈惠就是一个人的修养,也自然就是人的五种美德。一个人能具备这五种美德,那一定是一个大好人,也就是孔子经常称赞的君子,也就是孔子在这里所说的‘仁’。

“孔子说的‘五德’,第一个‘德’就是‘恭’。孔子在解说‘恭’的时候,说‘恭’就是‘恭敬’。‘恭则不辱’,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对别人恭敬就不会遭到侮辱。

“为什么对别人‘恭’就不会遭到侮辱?这里是说,如果你对别人不恭敬,别人自然就会很生气。也会对你不‘恭’,当别人对你不‘恭’的时候,这样你就会遭到侮辱。

“一般来说,‘恭’和‘敬’两个字组成一个词,这个词就叫做‘恭敬’。‘恭敬’这个词是我们经常可以用到的,‘恭敬’就是对他人的尊敬,而且也表现得非常的诚恳。通常都是把‘恭’和‘敬’拦在一起说的。实际上恭与敬不完全是一个意思。

“‘恭’是从外表上表示对人尊敬的,比如说对人微笑、给人鞠躬、给人敬礼、给人作揖、给人磕头等等,这些都是在外表上对他人的尊敬。所以,外表上的对人尊敬,都属于‘恭’的范畴之内,也就是一个外表行为。

“‘敬’是内在的一种心理活动,是从内心里发出对一个人的敬仰,对一个人的崇敬,属于一种内心的活动。内心的活动十分重要,没有内心的崇敬,自然就不会有外在的‘恭敬’。

“当然有些礼节性的举动,也就只是为了表示礼节。比如说和朋友握手、军人之间敬礼等礼节性的举动,那就和你心理的活动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这只是一种特殊情况下自然表示。

“一般来说,‘恭’是从外表上表示出来的是对他人敬重的态度。外表上的‘恭’往往是和内心的‘敬’是相辅相成的。也就是说,只有从内心里对他人的敬,才能从外表上表现出对他人的‘恭’。

“一个人对他人的“恭”,不论是礼节性的‘恭’,还是内心爆发出来的‘恭’,都属于一个人的品质表现。一个有好的品质的人,才能表现出对他人的‘恭敬’。如果一个人对别人傲慢无礼,这个人的道德品质一定是十分的低下,或者说这个人就是一个素质很差的人。

“不论是外表上的‘恭’,还是内心里的‘敬’,都是对他人的基本的尊重。一个‘恭敬’他人的人,就一定会受到他人的敬重,这是毫无疑问的事情。

“一个正首善良的人,一个是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人,对他人,不论是高贵还是低贱,都一定都会持有‘恭敬’的态度。

“这里孔子就是要告诉人们,‘恭敬’对于任何人都是平等的,也是公平的,‘恭敬’一定是不享受特权的,不管是对方的地位高低,能力强弱,贫穷与富有,都要同等对待,都要表示同样的‘恭敬’。

“对于贫穷和软弱的人不‘恭’,对于富贵的人奴颜卑躬,点头哈腰,都是一种失德的行为。也是一个不能受人敬重的人。也就是人们经常所说的小人。

“在《礼记·擅弓下》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这样说的:有一年,齐国发生了大的灾难,出现了大饥荒,饿殍遍野。有一个叫做黔敖的人,他想做一点好事情,就做了饭菜放在路边上,等着饥饿的人前来就食。

“这是一个穿的十分破烂,面黄肌瘦,有气无力的人,这当然是几天没有吃饭的原因。黔敖拿着食物大声的吆喝道:‘过来,我给你食物吃。’

“这个饥饿的人,不但没有去接黔敖的食物,而是怒目相视:‘我肚子饿这是真的,但是你给人一点食物,却大声喊叫,我不能为了你这一点食物而受侮辱。’说完以后就走了。

“黔敖实在不理解:‘你都饿成这个样子了,还计较我的态度干什么?’他还是用同样的态度喊叫着,别人也和前面的人一样,都不接受他的食物。黔敖心想,这些人可能不是真俄。当他第二天出去一看,很多的人都饿死在路边。

孔子十分称赞这些被饿死的人,认为这些做得对,死得很有志气,宁死也不受人侮辱。

“对于‘宽’孔子是这样解说的,‘宽’就是宽厚,孔子说:‘宽则得众’。这里说的意思就是要宽以待人,厚道做人。人都是喜欢宽厚的人,没有人喜欢刻薄的人。

“大千世界,红男绿女,人海茫茫。要在这个花花绿绿的世界上生活,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形形色色的人,也会遇上各种各样的事情。

“宽厚是一种品德,也是一种态度。每个人都有自己做人的态度,每个人都有自己做事情的风格,不可能千篇一律。如果这个世界是千篇一律,这个世界那就生活得实在太单调,也就没有了活力。

“那么作为这个世界上的一份子,就要顺应是色彩斑斓的人类世界。我们也要以平常的心去面对这个花红柳绿的人类世界。有些人的行为可能不符合我们的心思,那也应该以平和的心去包容,如果不是大是大非的问题,还是顺其自然就好。

“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对待别人,就会赢得别人的好感,久而久之,你就会得到更多人的爱戴,更多的人就会喜欢和你交往,朋友就会很多,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宽则得众’的意思。

“关于‘信’,儒家学说,己经说的很多了,主要是说诚信的问题。孔子说:‘信则人仁焉’。就是说一个有诚信的人,他的所作所为就己经很接近‘仁’了,诚信的人就是一个‘仁义’的人,诚信的作为就是君子的作为。

“‘敏’应该是勤敏的意思,‘勤敏’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一个人做事情既勤快又有眼色。这样的人就是一个‘勤敏’的人,受人待见的人,让人喜欢的人。

“‘勤敏’,也是在说勤于思考的意思,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肯动脑筋德意思。孔子在这里是说,做大事情的人必须要‘勤敏’,就是要勤于思考。只有勤于思考,才能把问题考虑的周全,才能少出误差,做事情才能成功。

“孔子在这里所说的‘勤敏’,不但要善于思考,更重要的还是要在思考问题的时候,要符合‘天道’规律。其实,人们做事情,每一个事情,都有一个的规律,也就是‘天道’规律。只要我们按照‘天道’规律去做,一般都能成功,否则,就会失败。

“就是说,正确的思考问题,寻找事物的规律,寻找到了事情的正确运作的规律,做事情就会成功。一个不善于思考问题的人,那做事情一般来说都不会成功。

“我们常说,人是高级动物,那么为什么说人是一种高级动物?又高级在什么地方?主要是人有能力思考问题。其实,人生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在人生这个思考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要处理好这些所遇到的人和事的关系,就需要思考,所以说,人生的过程,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

“‘敏则有功’,大概是说一个人做人或者做事情必须要认真的思考,只有认真思考才能把事情做的圆满成功。总的来说,做人就要做一个有智慧的人,有智慧的人会用智慧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成功的几率就会大得多。

“当然,在这个人类世界上,不论是聪明人,还是一个老实巴交的诚实人,都是顶天立地的智慧人生。做一个才思敏捷的人,当然是一个好事情,做一个老实人也是很不错的。“天道”惠顾老实人,天生万物各有不同,各有表象,也是一种自然现象。

“我们生在天地之间,我们这些太过普通的人,虽然有些呆呆傻傻,才思并不敏捷,那也无关紧要。我们就做一个踏踏实实的老实人,做一个老实人并不违反‘天道自然’。

“至于孔子所说的‘敏’是五德之一,属于道德的范畴。虽然才思不敏捷的人,只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就很好了。也符合孔子的‘敏则有功’。

“这里所说的‘惠’就是‘慈惠’的意思,孔子对‘惠’的解说是‘惠则足以使人’。但是,我们一定要明白一个问题,老子在这里所说的‘惠’,肯定不是小恩小惠,更不是说要你站在救世主的立场上,以赏赐的态度对待别人。也不是毫无原则的施舍他人。

“这里所说的‘惠’就是帮助别人,帮助别人也要有一个原则,这个原则,一定是在别人需要你帮助的时候,你去热情的帮助别人。这样才能发挥出帮助别人的作用。

“这里所说的的帮助别人,首先是你自己要有,自己没有就没有办法帮助别人。帮助别人还要量力而行,在你有力量的时候,才能对别人施加帮助,没有力量也不要勉强。孔子所说的‘惠’就是这个意思。

“孔子所说的‘惠’就是帮助别人。帮助别人,要帮助的合情合理,还要帮助的落落大方,还要帮助的真心实意,更主要的是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你伸出了帮助之手,解别人的燃眉之急。这就是‘慈惠’。

“‘仁’在儒家的思想领域,是一个很广泛的道德范畴,‘五德’是在‘仁’这个道德范畴里面的,而且‘五德’在‘仁’这个道德范畴里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孔子在这里是说,一个人做到了‘五德’,那这个人就是‘仁’了。这里是在说,‘五德’就是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的标准。


    (http://www.aixiasw.com/book/dddcfi-5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ixiasw.com
爱下书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