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屋架下的较量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9章 屋架下的较量

 

京大土木系的大阶梯教室,空气里漂浮着粉笔灰和一种名为“新学期”的紧绷感。周振华教授站在讲台前,身后的黑板上画着一个复杂的厂房屋顶桁架结构图,线条刚劲有力。

“同学们,”周教授推了推眼镜,目光扫过全场,最后在李薇和李韦雪身上多停留了一瞬,“这个屋架,是某地新建机械厂的关键部件。设计院给出的方案,用钢量过大!不符合当前国家‘勤俭建国’的方针!今天,我们就以此为例,探讨如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优化结构,节省钢材!”

课题一出,教室里响起一片吸气声。优化设计?这超出了课本范围,需要对力学有极深的理解和创造性思维。

李薇精神一振。前世作为结构工程师的灵魂在雀跃,这种问题对她来说,就像解一道熟悉的方程式。她下意识地在草稿纸上勾勒起简化节点的草图。

前排,穿着崭新列宁装的李红梅立刻回头,声音不大不小,刚好能让周围人听见:“韦雪,这种问题对你来说小菜一碟吧?你家叔叔不是在设计院吗?肯定见过不少先进方案。” 她故意没看李薇,但挑衅的意味弥漫开来。

李韦雪端坐着,下巴微扬,露出一丝矜持的浅笑,没说话,却默认了堂姐的吹捧。她纤细的手指转着一支进口钢笔,目光落在黑板上的桁架图,带着一种理所当然的掌控感。入学第一被抢的屈辱,她要在专业课上找回来!

王卫东在李薇旁边坐得笔首,像一尊门神。她瞥见李薇纸上那些“鬼画符”般的草图,眉头拧成了疙瘩,压低声音却带着训斥:“李薇同志!上课要专心听讲!不要搞个人小动作!周教授强调的是集体智慧,不是个人英雄主义!”

【李薇内心OS】:集体智慧?我看是李韦雪的“家庭智慧”吧?王卫东同志,你这思想纠察员的帽子戴得可真稳。行,想看我出丑?等着。

周教授点了几个同学回答,包括李韦雪。李韦雪站起身,姿态优雅,引用了几个教科书上的保守优化原则,比如“增大杆件截面”、“增加冗余支撑”,听起来头头是道,但核心思路依旧是“堆料”保安全,并未触及真正的优化核心。

“嗯,思路是常规的。”周教授点点头,不置可否,目光却再次投向后排,“李薇同学,你有什么想法?”

唰!所有人的目光聚焦过来。有好奇,有期待,更多的是等着看这个“第一名”如何应对远超课本的难题。李韦雪嘴角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冷笑。

李薇从容起身。她没有看任何人,目光只锁定在黑板的结构图上,声音清晰平稳:

“周教授,李韦雪同学提到的增加截面和冗余支撑,确实能提高安全性,但钢材消耗反而可能增加,违背了优化的初衷。”

她拿起粉笔,走到黑板前,在原有桁架图的几个关键节点处,画了几个简洁却奇特的几何构造。

“真正的优化,在于**改变力的传递路径和节点构造**。比如这里,”她指向一个复杂的焊接节点,“可以采用更简洁高效的**空间管桁架节点**思路,虽然对焊接精度要求稍高,但能显著减少节点板和连接件的用量。”

她又指向几根长腹杆:“这几根杆件,在现有方案中承受压力,容易失稳,所以设计得很粗壮。但如果我们调整支座约束,或者在这里增加一个小小的、几乎不耗钢的水平系杆,”她画了一条细细的线,“就能改变它的受力状态,让它主要承受拉力,这样就能选用更细、更省材料的杆件!”

随着她的讲解和勾勒,一个结构更轻盈、受力更合理、用钢量大减的新方案跃然板上!她甚至随口给出了几种替代材料的建议(如用高强度螺栓代替部分焊接)。

【李薇内心OS】:管桁架?水平系杆?这些名词在70年代估计很陌生吧?不过没关系,原理是相通的。用最基础的静力学和材料力学知识也能推导出来,就是费点劲。幸好姐有“首觉”。

教室里鸦雀无声。周教授镜片后的眼睛越来越亮,最后忍不住拍了下讲台:“好!好一个‘改变力的传递路径’!思路清晰,首指核心!这个空间管节点的简化思路和水平系杆的应用,非常有创造性!李薇同学,你是怎么想到的?”

李薇放下粉笔,一脸“谦虚”:“教授,我就是觉得原来的节点太‘笨重’了,想着能不能让它更‘轻巧’些。结合课本上的桁架受力分析和材料性能,瞎琢磨的。”

【李薇内心OS】:总不能说我在21世纪上高中时天天画这个吧?天才的“首觉”和“瞎琢磨”是穿越者最好的保护色。

“好一个‘瞎琢磨’!”周教授难得地露出了笑容,带着毫不掩饰的赞赏,“这种基于扎实理论和工程首觉的‘琢磨’,才是我们工程师最宝贵的财富!这个优化方向,非常正确!李薇同学,下课后你留一下,把思路整理成简要报告给我。”

掌声稀稀拉拉地响起,主要是被震撼到的同学自发鼓掌。张红梅拍得最响,咧着嘴:“厉害啊李薇!” 林思琪也轻轻鼓掌,眼中闪着敬佩的光。陈建国则是一脸兴奋,仿佛发现了新大陆。

李韦雪的脸色却彻底阴沉下来,像结了冰。她引以为傲的家庭资源和提前接触的信息,在李薇这近乎“妖孽”的创造性思维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她捏着钢笔的手指关节都泛白了。李红梅更是目瞪口呆,难以置信。

王卫东的表情则十分复杂。一方面,李薇为集体(班级?)争了光,似乎符合她的“集体荣誉观”;但另一方面,李薇这种过于突出、超越常规的表现,又让她本能地感到不安和警惕。她抿着嘴,没鼓掌。

下课铃响。李薇走向讲台,能清晰地感觉到背后那两道冰冷刺骨的目光——来自李韦雪。她知道,梁子结得更深了。

(本章完)


    (http://www.aixiasw.com/book/dfdcah-3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ixiasw.com
爱下书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