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被紧急送往卫生所时微弱的心跳,如同沉重的鼓点,敲打在每一个“薪火”团队成员的心上。棚屋里的硝烟味和血腥气尚未散尽,爆炸留下的破洞灌进刺骨的寒风。苏梅抱着瑟瑟发抖的小丫,脸上泪痕未干,眼神却带着一种被血与火淬炼过的坚韧。老烟袋和木头沉默地清理着狼藉,将被炸歪的蒸馏塔部件小心扶正,动作带着压抑的悲愤。赵铁柱带着战士们在试验站外围构筑了更坚固的工事,眼神如同受伤的孤狼,警惕着任何风吹草动。
林默站在被炸开的后墙破洞前,冷风灌进来,吹动他额前散乱的头发。他手上还残留着石头温热的血迹,目光却越过废墟,投向东南方黑风寨的方向。视野右下角,系统光晕冰冷地提示着:
【宿主生命体征:低烧(伤口感染风险加剧),精神高度疲惫。】
【目标个体(石头):生命体征极度微弱(开放性胸部创伤,严重内出血,感染风险:极高!)。】
【“信任值”:深层渗透 → 血火淬炼(内部壁垒因共同牺牲而削弱,外部威胁确认)。】
【备注:牺牲的代价,铸就了信任的基石。但守护“薪火”,需要更强大的力量。】
石头的重伤,如同一记沉重的警钟。被动防御,永远防不住暗处的毒箭。情报!他需要情报!需要提前洞悉敌人的獠牙!需要将根据地的力量凝聚成拳,而不是各自为战!
他猛地转身,目光扫过棚屋内一角——那里静静躺着被擦得锃亮的马克沁重机枪,旁边堆放着几块刚加工好的缓冲器部件。更重要的,是角落里那个被精心保管的木盒——里面装着从夜枭身上搜出的残缺密码本、几份模糊不清的日军电文抄录,以及…那个被缴获的微型照相机和胶卷!
“陈副主任!” 林默的声音打破了压抑的沉默。陈远山刚刚处理完外围的警戒部署,正脸色阴沉地站在门口。
“我需要建立一条通讯线!” 林默开门见山,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急迫,“一条只属于我们试验站,能快速、安全地传递信息的线!不需要电台那么远,但要比人跑得快!比烽火更隐秘!”
陈远山镜片后的目光锐利起来:“通讯线?林默同志,分区有通讯科,有交通站!你…”
“太慢了!太危险了!” 林默打断他,指着东南方向,“黑风寨的鬼子随时可能再动!下一次,他们可能不是渗透,是强攻!是炮击!我们需要第一时间知道山外的风吹草动!需要第一时间把预警送到司令员手上!更需要…” 他的目光扫过苏梅和老烟袋他们,“…让分散在各处的‘种子’,能及时交流!共享技术难题!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全靠两条腿跑,把命赌在路上!”
陈远山沉默了。石头的重伤,毒蝎的渗透,血淋淋的事实摆在眼前。试验站的重要性,以及它面临的巨大威胁,己经超出了常规通讯手段的保障范围。他无法反驳林默的急切。
“你想怎么做?” 陈远山的声音低沉。
林默走到工作台前,拿起炭笔,飞快地在纸上画着:“基础‘土电话’!但不是两个人玩的那种!我们需要一个网络!” 他画了几个点,代表试验站、村口哨所、司令部、甚至更远的几个关键哨卡和民兵瞭望点,“点与点之间,用最结实的铜线!埋在地下,或者架在高处,尽量隐蔽!每个点,配一个‘话机’!”
他详细解释着原理:用缴获的鬼子铜线做导线,用薄铁皮卷成喇叭状的送话器和受话器,用缴获的鬼子电话机里拆下的碳精麦克风(少数还能用的)或者更简单的薄铁片振动膜代替,再用干电池(极其宝贵)或者…他目光扫过角落里那个手摇发电机模块…提供微弱电流!
“声音通过铜线里的电流传递!虽然距离有限,声音可能模糊,但只要约定好简单的暗号,传递预警信息和关键指令,足够了!” 林默的声音带着一种近乎偏执的狂热,“最重要的是快!是点对点的首达!绕过所有可能被渗透的中间环节!”
陈远山看着图纸上那简陋却思路清晰的网络图,镜片后的目光剧烈闪烁。这想法…简单、实用、并且…可行!利用现有的、被忽略的技术碎片(铜线、振动膜、发电机)!他不得不承认,林默总能从废墟中找到希望的火种。
“铜线…我们有!从缴获的鬼子电线和拆电台的废料里,能凑出不少!” 老烟袋立刻接口,他听懂了林默的意图,眼中重新燃起光芒,“铁皮喇叭也好弄!俺这就带人敲!”
“干电池…分区仓库还有几节备用的,我去申请!” 苏梅抹去眼泪,主动请缨。石头的重伤让她明白,保护林默和试验站,就是保护更多像石头一样的战士。
“发电机模块!我来调试!” 木头也跳了起来。
“好!” 陈远山终于下定了决心,他深深看了林默一眼,那眼神中第一次没有了冰冷的审视,而是带着一种沉重的托付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冀,“林默同志,通讯网的建设,由你全权负责!所需人员、物资,优先保障!分区通讯科会派一名懂基础电学的同志协助你!只有一个要求:快!要赶在敌人的下一次攻击之前,把这条‘脉搏’打通!”
司令员的特批和陈远山的全力支持,如同给紧绷的弓弦注入了新的力量。试验站再次高速运转起来,但这一次,目标不再是单一的武器或酒精,而是编织一张无形的、传递生死的网络。
老烟袋带着铁匠们日夜赶工,用最薄的铁皮敲打出一个个简易的喇叭状送受话器。木头则成了“布线工”头头,带着一帮手脚麻利的战士和民兵,在夜色和山林的掩护下,如同鼹鼠般挖掘浅沟,或者在不易察觉的树梢、崖壁间架设铜线。铜线是宝贵的,每一寸都精打细算,接头处用缴获的鬼子绝缘胶布(少量)或融化的松香仔细包裹。
林默则和分区通讯科派来的一个叫小刘的年轻战士一起,埋头在核心“交换点”——试验站棚屋内。小刘懂点基础电学,对林默能用这么简陋的东西构建通讯网充满了好奇和崇拜。他们利用手摇发电机模块和几节宝贵的干电池,组装了简陋的电源。用拆解的鬼子电话零件和自制的振动膜,反复调试着“话机”的灵敏度。
“滋啦…滋啦…喂?喂?试验站…听到吗?” 小刘对着一个铁皮喇叭,紧张地呼叫着刚架设到村口哨所的第一条线路。
铜线那头传来模糊不清、夹杂着电流噪音的声音:“…哨所…收到…声音…小…”
“调整碳精片压力!轻轻敲一下振动膜!” 林默冷静地指挥着。老烟袋立刻用镊子小心调整。
“喂?现在呢?” 小刘再次呼叫。
“…清楚多了!是林工吗?” 这次的声音清晰了不少,带着哨所战士的惊喜。
棚屋内顿时响起一阵压抑的欢呼!第一步,成了!
紧接着,通往司令部、通往几处关键瞭望点的线路也陆续接通。虽然每条线路的声音质量不一,时断时续,电流噪音很大,需要仔细分辨,但这微弱的、滋滋作响的声音,却如同甘泉,流进了干涸的土地!
林默亲自坐镇“交换点”。他设计了一套极其简单的密码:长响一声代表“安全”,短促两声代表“预警”,三声代表“紧急”,不同的点用不同节奏的敲击声代表。同时,他也开始利用系统解锁的【基础情报分析框架】和小刘带来的几本基础密码学小册子,结合夜枭留下的残缺密码本,尝试破译一些截获的日军低级电文。
几天后的一个傍晚,夕阳将白崖峪染成一片血色。试验站里,蒸馏塔再次点火,酒精的微醺气息混合着松香和铜线的味道。林默正和小刘一起调试通往最远一处山梁瞭望点的线路。突然,挂在墙上的、通往村口哨所的那部“土电话”的受话器里,传来一阵极其急促、带着电流噪音的敲击声!
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
急促的两短音!紧接着是不规则的三短音!然后又是两短音!
这是哨所约定的最高级别预警信号!代表“发现异常大规模部队调动!” 并指明方向(三短音代表东南方)!
“东南方向!黑风寨!” 小刘的脸色瞬间煞白!
林默的心猛地一沉!系统光晕几乎同时闪烁:
【无线电监测:黑风寨方向信号活动异常频繁!加密等级提升!】
【综合研判:大规模军事行动征兆!目标:极大概率指向白崖峪!】
“快!接司令部!” 林默低吼!
小刘手忙脚乱地摇动发电机,抓起通往司令部的“话机”送话器,用尽力气对着铁皮喇叭嘶吼,声音因为紧张而变调:“喂!司令部!这里是试验站!紧急!村口哨所预警!东南方向!黑风寨!发现大规模敌情!重复!大规模敌情!东南方向!黑风寨!”
铜线那头沉默了几秒,随即传来司令员沉稳却带着一丝急促的声音:“收到!试验站!保持线路畅通!随时报告!”
这条刚刚搭建、还带着泥土和松香气息的简陋“脉搏”,在第一时间,将死亡的警讯传递到了根据地的心脏!
很快,分区司令部响起了紧急集合号!战士们从各处奔向集合点。预备队被调动,防御工事被加固。原本可能被打个措手不及的根据地,因为这条提前了几十分钟甚至更早的预警,赢得了宝贵的布防时间!
林默守在“交换点”,听着铜线里传来的紧张调度和后续哨所断断续续的补充报告(敌人数量、装备估算),一种难以言喻的激动和沉重感交织在心头。这微弱电流传递的声音,不再是模糊的噪音,而是生命的律动,是战斗的号角!
视野右下角,系统光晕无声地流淌:
【初级通讯网络实战验证:成功!】
【关键情报传递时效性:显著提升!】
【历史扰动度:提升(改变局部信息传递模式,提升防御效能)。】
【“薪火点”结算:+800(技术实用化及战术价值)。】
【“信任值”:血火淬炼 → 核心支柱(不可或缺的战略节点)。】
【备注:无形的脉搏,己悄然搏动。技术之光,开始照亮战争的迷雾。】
夜色渐深,黑风寨方向的天空被隐约的火光映红。大战的阴云笼罩下来。但这一次,白崖峪不再是一个信息闭塞、被动挨打的孤岛。一条由铜线、铁皮、松香和智慧构成的、简陋却顽强的“脉搏”,正将分散的力量紧紧连接在一起,共同等待着即将到来的风暴。
(http://www.aixiasw.com/book/ghh0ad-2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ixia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