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宝行劫杀案告破后,开封府内又恢复了往日的忙碌。包拯依旧整日埋首于各类文书和案件之中,公孙策在一旁协助整理线索,展昭则不时外出执行任务。开封城在包拯的治理下,百姓生活虽大体安稳,但总有一些不法之事发生。
这日清晨,开封城内颇有名气的“鸿鹄书院”来了一位神色慌张的报信人,向开封府禀报书院内发生了离奇命案和失窃事件。包拯听闻后,立刻带着公孙策、展昭以及一众衙役赶往鸿鹄书院。
抵达书院时,只见院内气氛紧张,学生们和先生们都聚集在一起,脸上满是惊恐之色。包拯一行人来到案发现场,那是一间藏书阁,藏书阁内一片凌乱,书籍散落一地。在藏书阁的一角,躺着一位老夫子的尸体,他头部有明显的钝器伤,鲜血染红了身下的地面。而书架上一些珍贵的古籍和书院的账目文书也不翼而飞。
包拯蹲下身子,仔细查看老夫子的尸体,说道:“从伤口来看,老夫子应该是被重物击打致死。而且这藏书阁门窗紧闭,没有被强行破坏的痕迹,很有可能是熟人作案。”
公孙策在藏书阁内西处勘查,他捡起地上的一些碎瓷片,又查看了周围的书架,说道:“大人,这些碎瓷片应该是案发现场的,或许是打斗时碰落的。而且这书架上丢失的古籍都是极为珍贵的,价值不菲。至于账目文书,恐怕是凶手想销毁某些证据。”
展昭在藏书阁外仔细搜寻,在附近的草丛中发现了一个布袋,里面装着一些铜钱和一把锈迹斑斑的匕首。展昭将布袋拿给包拯看,说道:“大人,这布袋和匕首看起来有些年头了,不知道是否与案件有关。而且在藏书阁附近并没有发现明显的脚印,凶手应该是十分小心。”
包拯转身问旁边的一位学生:“你们老夫子平日里为人如何?可有什么仇人或者与谁有过矛盾?”
那学生想了想,说道:“包大人,我们老夫子学识渊博,为人和蔼,平日里很少与人结怨。只是前些日子,书院里的一位年轻先生李墨,因为学术观点与老夫子发生过激烈的争执,还被老夫子训斥了一番。李墨当时很生气,说老夫子倚老卖老。”
另一个学生补充道:“还有,书院的杂役王二,前几日因为偷拿了书院的一些物品,被老夫子发现并责罚了。王二一首对此心怀不满,还曾扬言要报复老夫子。”
包拯思索片刻,对展昭说:“展护卫,你去调查一下李墨和王二今日的行踪,看他们是否有作案时间。公孙先生,你仔细检查一下那个布袋和匕首,看能否找到更多线索。”
展昭领命而去,公孙策则拿着布袋和匕首回到藏书阁,仔细检查。过了一会儿,公孙策说道:“大人,这布袋上有一些油渍,应该是经常接触厨房物品留下的。而这把匕首上刻着一些模糊的字迹,经过辨认,似乎是‘张记铁匠铺’。我们可以去铁匠铺打听一下。”
此时,展昭回来禀报:“大人,经过调查,李墨今日一早就去了城外的庄子上拜访友人,有友人可以证明他的行踪。王二今日上午一首在书院做杂役,有其他杂役和一些学生可以证明他的行踪,他们似乎都没有作案时间。”
包拯着下巴,沉思道:“既然他们都有不在场证明,那这起案件的真凶究竟是谁呢?我们先去‘张记铁匠铺’打听一下这把匕首的来历。”
包拯一行人来到“张记铁匠铺”,铁匠铺的老板见到包拯等人,有些紧张。包拯拿出匕首,问道:“你可认得这把匕首?上面刻着你家铁匠铺的字样。”
铁匠铺老板看了看匕首,说道:“大人,这把匕首是我几年前打造的,当时卖给了一个叫赵三的人,他是个地痞无赖,经常在这一带惹是生非。”
包拯立刻派人去寻找赵三,很快,赵三被带到了书院。赵三长得贼眉鼠眼,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包拯目光如炬地盯着他,问道:“赵三,这把匕首是你的吧?你为何会出现在鸿鹄书院附近,而且书院发生了命案和失窃案,你作何解释?”
赵三脸色一变,连忙说道:“大人,这匕首确实是我的,但我己经好久没用了,不知道怎么会出现在书院附近。我可没有杀人啊,我最近一首在赌场鬼混,很多人都可以证明。”
包拯冷哼一声,继续追问:“那你可认识鸿鹄书院的人?或者有没有听说过书院里的事情?”
赵三犹豫了一下,说道:“大人,我确实认识书院的一个杂役,叫王二。前些日子,他找过我,说书院里有一些值钱的东西,让我帮忙弄出来,事成之后分我一些好处。但我当时没答应,我可不想惹麻烦。”
包拯听后,心中一动,再次把王二叫来。王二见到包拯,眼神闪烁,十分紧张。包拯严肃地说道:“王二,赵三己经招认你曾找过他,想让他帮忙偷书院的东西,你还不从实招来!老夫子的死是不是也和你有关?”
王二脸色惨白,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说道:“大人,我只是想偷些东西换钱,真的没想杀人啊。那天晚上,我偷偷溜进藏书阁,正准备偷那些古籍和账目文书,没想到老夫子突然出现。我害怕事情败露,就顺手拿起旁边的瓷瓶砸向了他,然后慌慌张张地拿着东西跑了。那把匕首是我为了防身带着的,可能是在逃跑的时候不小心掉了。”
包拯怒喝道:“你为了一己私利,不仅偷窃还害人性命,实在是罪不可恕。”
最终,包拯依法惩处了王二,将追回的古籍和账目文书归还给了鸿鹄书院。这起书院失窃杀人案得以解决,书院也逐渐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百姓们得知包拯又破获了一起案件,对他更是敬佩有加。包拯望着书院内认真读书的学生们,心中感慨万千。他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不仅要维护开封城的治安,还要守护这一方的文化传承。他没有沉浸在破案的喜悦中,而是带着公孙策和展昭回到开封府,继续迎接新的挑战。他明白,只要他还在开封府尹的位置上,就会有无数的案件等待着他去解决,他将以公正和智慧,为开封城的百姓创造一个真正和谐、安宁的生活环境,让正义的光辉照亮每一个角落。(本章完)
(http://www.aixiasw.com/book/ijhhjj-18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ixia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