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绣娘盲案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十九章 绣娘盲案

 

"七名绣娘失明前,都在绣同一种图案?"包拯展开驿丞附上的草图,上面七颗银星排列成勺状,每颗星中央都绣着个极小的"寿"字。

公孙策接过图纸对着阳光细看:"针脚走向完全一致,像是临摹同一个模板。"他突然指向图纸边缘,"这里有个水渍印,形状像半片枫叶。"

展昭检查火漆印:"文书是五日前发出的,但印泥还未干透,中途被人拆过。"

包拯卷起图纸:"即刻启程赴苏州。展护卫,你先行一步查探。"

三日后,苏州织造局。失明的绣娘们被安置在西厢房,每人手腕都系着条红绳,绳上串着七枚铜钱。最年长的陈绣娘听到脚步声,突然抓住包拯的衣袖:"大人,那绣绷会吃人眼睛!"

"阿姊莫怕。"旁边年轻些的绣娘摸索着端来茶盏,"我们那日用的丝线有问题...摸着像人发..."

包拯注意到她们指甲缝里都残留着些许金粉:"诸位绣的是什么图案?"

"是北斗七星帐。"最年轻的绣娘突然压低声音,"知府大人让绣的,说要献给..."她的话被突然闯入的差役打断。

苏州知府贾世仁满脸堆笑:"包大人远道而来,下官己备好接风宴..."

宴席间,包拯注意到厅堂悬挂的《织女图》右下角钤着方"景灵"二字的收藏印。贾知府顺着他的目光解释道:"这是先父留下的,据说出自宫中画师之手。"

夜深人静时,公孙策潜入织造局库房。在登记簿上发现蹊跷:七名绣娘领用的金丝线,单独记录在"特供"册上,备注栏写着"甲字三号"。

"找到了!"展昭从房梁暗格中摸出个紫檀匣子。匣中整齐排列着七个小瓷瓶,每个瓶底都刻着星宿名称。打开"天枢"瓶,里面是半凝固的暗红色胶状物,散发着淡淡的腥气。

包拯蘸取少许涂在银针上,针尖立刻泛起诡异的蓝光:"是混合了水银的鳔胶,遇热成雾则伤目。"

次日清晨,织造局后院。包拯在染缸旁发现几片枫叶形状的锈迹——与图纸上的水渍完全吻合。掀开石板,下面埋着个铁匣,匣中是用油纸包裹的七张绣样,每张背面都写着人名和生辰八字。

"这是..."公孙策突然变色,"七星借命术的媒介!"

展昭追踪金丝线来源,在城南破庙里找到个废弃的染坊。大锅底部残留着暗金色物质,墙角堆着几十个瓷瓶,与织造局发现的如出一辙。

"大人看这个。"展昭踢开碎瓦,露出半块烧焦的木牌,上面刻着"景灵宫供奉"五字。

包拯连夜提审贾知府。公堂上,贾世仁的汗珠将案几打湿一片:"下官冤枉啊!那绣样是...是吕府二公子送来的..."

"吕文昌?"公孙策突然想起什么,从袖中取出借寿案卷宗,"吕府别院的地契,正是此人经手!"

突然,衙门外传来喧哗。差役押进个浑身湿透的道士,怀中紧抱着个包袱。包袱散开,露出七根银针,每根针上都缠着不同颜色的丝线——正是绣娘们使用的金线!

"贫道只是收钱办事..."道士在地,"那针要蘸着人血淬火,再..."

话音未落,一支弩箭穿透窗纸,正中道士咽喉。展昭破窗而出,只见一道黑影跃上屋脊,腰间玉佩在月光下泛着青光——正是那块刻着"景灵"二字的玉珏!

混乱中,包拯发现道士袖中滑出半张当票,上面写着"癸字九号,子时赎命"。票面盖着方奇特的红印,图案是北斗七星环绕着个"寿"字。

"去当铺。"包拯拾起银针,"这七根针与绣娘用的不同,针尖有倒钩..."

子时的永通当铺漆黑一片。撬开后窗,柜台下散落着几本账册。最新那页记录着:"癸字九号,收七星针一套,当银五十两,当期三个月..."

公孙策突然指向墙角:"那里有暗门!"

暗室中央摆着七盏油灯,灯火呈诡异的绿色。每盏灯下压着张黄纸,纸上画着人形,胸口位置钉着根银针。包拯掀起最中间那盏灯,灯座下刻着"贾世仁"三字!

"以绣为媒,以针为引..."公孙策声音发颤,"这是改良过的七星借命术!"

回衙途中,更夫惊慌来报:贾知府在狱中暴毙,死状古怪——七窍流出金液,眉心浮现出北斗七星图案!

验尸时,包拯从贾知府发髻中取出根三寸长的金针。针身上密布着细小的孔洞,孔中残留着黑色物质。

"针中有针。"公孙策将金针浸入醋中,针体竟自动分离,露出内里一根发丝般的银线,"这才是真正的杀人凶器!"

展昭追踪玉佩线索,在城外道观找到个密室。墙上挂着七幅绣像,每幅都是不同官员的容貌。最末那幅尚未完成,但己能辨认出——赫然是包拯的轮廓!

"大人,看这个。"展昭从香案下拖出个樟木箱。箱里装满往来信件,最上面那封盖着吕府印鉴,落款日期是借寿案发前三日。

包拯展开信纸,上面只有八个字:"七星己备,只欠东风"。信纸透光可见水印,是幅精细的星象图,北斗七星的位置被朱砂圈出。

"原来如此。"包拯将金针放在星象图上,针尖正好指向天权星,"下一个目标..."

突然,道观外传来马匹嘶鸣。三人冲出时,只见个穿斗篷的人正策马狂奔。展昭张弓搭箭,箭矢穿透斗篷,那人却化作漫天纸人纷飞。最大的纸人背上用血写着:"镜冢未平,七星引路"。

包拯拾起飘落的纸人,发现是用《寒林图》的背面所制。对着火光细看,画纸纤维间隐约显出山川轮廓——正是皇陵周边的地形图!

"回汴京。"包拯握紧金针,"有人在重走当年十二公主的祭祀路线..."

五日后,开封府衙。包拯夜审吕文昌时,年轻公子突然狂笑:"包大人可知,为何非要用绣娘?因为女子指尖血最..."话未说完,他突然抽搐倒地,皮肤下浮现出蛛网般的金线。

验尸发现,吕文昌后颈有个针眼大小的伤口,内里嵌着粒金砂。公孙策用磁石吸取金砂,在灯下显出七星形状。

"是提纯过的金沙。"包拯将金砂放入水中,竟浮出七个极小的气泡,每个气泡里都裹着星形金箔,"遇血则化,循脉攻心..."

突然,书房窗户无风自开。案几上的《洗冤录》自动翻到"金针渡穴"一节,页眉处不知何时多了行朱批:"以七星为引,以金针为媒,可转寿一纪"。

包拯合上书册,封底粘着片枫叶形状的金箔。叶脉纹路拼出三个小字:"景灵宫"。

更漏滴到子时,院中古井突然泛起涟漪。井水倒映出的不是月光,而是七点排列成斗状的星火。包拯探头查看时,一颗金星突然从水中跃出,划过他官帽的帽翅,"叮"地钉在廊柱上——竟是枚三寸长的金针,针尾系着半截红绳!

展昭追出衙门,在街角拾到个湿漉漉的布偶。布偶肚皮里塞着张字条:"七针齐聚日,真龙现形时"。

公孙策对着烛光检查布偶,从它眼眶里抠出两粒金砂:"这不是威胁...是预告!"

翌日早朝,八百里加急送到龙案上——河北西路转运使暴毙,尸体呈现七星捧月状。死者手中紧握着一方绣帕,帕上七个血点连成北斗形状,最末一星处绣着个小小的"包"字...…(本章完)


    (http://www.aixiasw.com/book/ijhhjj-3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ixiasw.com
爱下书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