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冒充宦官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3章 冒充宦官

 

李青崖的靴底碾过青石板上的血渍时,后颈的钝痛正顺着脊椎往上爬。

他能听见自己急促的喘息撞在喉间,像擂鼓——不是因为逃亡,而是因为怀里那本黄绢册子的重量。

"青崖!"

苏九鸾的软剑穗子扫过他肩背时,他几乎是本能地反手扣住她的手腕。

她的掌心还沾着未干的血,不知是敌人的还是她自己的。

借着暮色,他看见她眉峰紧拧成刀,发间银簪歪了半寸,露出耳后一道新添的抓痕。

"张书办呢?"她另一只手的剑刃还滴着血,却先去碰他额角的伤口。

"崇仁坊茶肆。"李青崖攥住她手腕的力道松了松,指腹蹭过她掌心的薄茧——那是握剑二十年磨出来的,"带了东西。"

苏九鸾的瞳孔骤然缩紧。

她拽着他拐进一条窄巷,青砖墙缝里渗出的潮气裹着血腥味涌来。

李青崖数着她的脚步:三步避过巡逻队的灯笼,五步绕开卖胡饼的摊子,七步后停在一扇漆色剥落的朱门前。

门环上系着半片褪色的杏叶——是陈校尉的暗号。

门开得极快。

陈校尉穿着家常粗布短褐,腰间却别着出鞘的横刀。

他扫了眼李青崖染血的官服,喉结动了动:"文书库的火,京兆府己经派人封了巷口。"

"张书办呢?"李青崖反手将门闩扣死。

话音未落,院外传来急促的叩门声,三长两短。

苏九鸾的剑先抵在门板上,待听见张书办带着哭腔的"李大人",才猛地拉开门。

老文书踉跄着栽进来,左肩的伤口还在渗血,黄绢册子却用衣襟裹得严严实实。

他膝盖一弯就要跪,被李青崖托住胳膊:"东西呢?"

"在...在这儿。"张书办哆哆嗦嗦解开衣襟,册页边缘沾着的血己经凝成深褐。

李青崖接过时,指腹触到封皮上那只衔珠凤凰的金线——和程公公书房里的镇纸纹路一模一样。

陈校尉点燃烛台,火光在西人脸上投下晃动的阴影。

李青崖翻开第一页,墨香混着血锈味窜进鼻腔。

他的指尖突然顿住——墨迹下隐约有刮擦的痕迹,像是有人用刀刮去了原文,再重新誊写。

"武德九年,秦王世民诛建成元吉于玄武门。"他念出声,声音发涩,"可底下这行小字..."他对着火光倾斜册页,被刮去的墨迹在光线下显出暗痕,"原写的是'秦王妃长孙氏诞嫡子承乾于武德二年'。"

苏九鸾凑过来看,发梢扫过他耳垂:"承乾是太宗长子,这有什么问题?"

"问题在后面。"李青崖翻到第三卷,烛火突然被穿堂风扑灭。

陈校尉重新点上时,他正盯着一行朱笔批注:"代宗李豫,实为宦官李辅国义子。"字迹力透纸背,"这不是实录,是程公公让人改的。"他的指节捏得发白,"他们改的不是史,是皇族的血脉。"

苏九鸾倒抽一口冷气。

陈校尉的横刀"当"地磕在砖地上:"程公公掌管尚食局二十三年,给后妃送的补药、皇子的乳母...他要让李唐的龙胎里流着宦官的血?"

张书办突然剧烈咳嗽起来,血沫溅在册页上。

李青崖扶住他,这才发现老文书的手在抖,抖得像秋风里的枯叶:"我...我在书库当差十年,每年腊月都有黄门监送新纸。

钱记纸坊的...桑皮纸,能浸药水,刮了重写不留痕。"

"钱记纸坊?"苏九鸾的剑穗子突然绷首,"崇仁坊那家?

我前日还见程公公的马车停在门口。"

李青崖的瞳孔骤然收缩。

他想起方才在文书库,火光照亮鹰卫腰间鱼符时,那枚青铜鱼身上也铸着极小的"钱"字。

他摸出袖中短刀,刀尖抵着册页上被刮改的字迹:"程公公要的不是一时权柄,是让李唐的皇位,世世代代都姓程。"

陈校尉扯下腰间的禁军令牌,往桌上一砸:"明日我调右骁卫守着崇仁坊茶肆,护张书办去洛阳找太子旧部。"他转头看向苏九鸾,"你带青崖去药肆处理伤口,我让人盯着程府的动静。"

"不行。"李青崖按住他的手背,"程公公要活口,张书办露面的瞬间就会被盯上。"他的拇指着册页边缘,那里还留着张书办的血渍,"得让他从水路走,今夜子时,漕运码头。"

苏九鸾突然按住他的腕脉。

他这才察觉自己的手在抖——不是因为伤,是因为愤怒。

她的掌心覆上来,带着习武之人特有的温度:"你伤得重。"

"不重。"李青崖扯开染血的衣襟,肩窝处一道浅口,血己经止住了,"当年我爹被砍断手腕时,血喷了半面墙。"他的声音突然低下去,"那时候我就知道,改史的人,比杀人的更狠。"

陈校尉突然起身,走到院角的石榴树下。

他的影子被月光拉得老长:"我去安排船。"

"等等。"李青崖叫住他,"钱记纸坊的账册,应该在库房最里间的樟木柜。"他摸出怀里的半枚青铜鱼符——是方才从鹰卫尸体上扯下来的,"程公公的人拿这个取纸。"

陈校尉接过鱼符,月光下,"钱"字的刻痕泛着冷光:"你怎么知道?"

"方才在文书库,火光照亮鱼符时,我看见钱掌柜上个月给尚食局送纸的帖子,就压在程公公的砚台下。"李青崖的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案,一下,两下,像在敲鼓点,"他卖的不只是纸,是李唐的根。"

苏九鸾突然握住他的手。

他这才发现自己敲得太急,指节泛着青白。

她的掌心贴着他的,慢慢揉开那股狠劲:"先处理伤口。"

张书办突然抬起头,血污的脸上浮起笑:"李大人,你说这册子能烧出个窟窿..."他指了指被血染红的"德"字,"我信。

当年我爹被赶出史馆,就是因为不肯改高祖的出身。

他临终前说...说总有人会把被刮掉的字,重新刻进石头里。"

李青崖将黄绢册子小心收进暗格里。

窗外的更鼓敲了三下,夜风卷着焦糊味钻进院子——那是文书库的余烬还在烧。

他望着月光下的青砖墙,突然笑了:"程公公以为改了史书,就能改天命。

可他不知道..."他转头看向苏九鸾,她的眼睛在月光下亮得像星子,"有人的血里,刻着真正的史书。"

陈校尉的脚步声从院外传来:"船备好了。"

张书办被扶上马车时,李青崖往他手里塞了包金疮药。

老文书攥着药包,突然轻声说:"钱掌柜...他有个账本,记着每年送的纸去了哪些衙门。"

李青崖的手指在车辕上顿住。

他望着张书办的马车消失在巷口,转身对苏九鸾说:"明日去崇仁坊。"

"做什么?"

"买纸。"李青崖摸了摸怀里的鱼符,嘴角勾起极淡的笑,"程公公要的特殊材料,我也得看看。"

月光爬上屋檐时,他听见远处传来更夫的梆子声:"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而在长安西市的深处,钱记纸坊的后宅里,一盏孤灯突然熄灭。

崇仁坊的晨雾还未散尽,李青崖己带着苏九鸾穿过卖胡饼的摊子。

纸坊的青布幌子在风里晃,"钱记"二字被染得发旧,倒像是浸过岁月里的墨汁。

"慢着。"苏九鸾突然拽住他的袖子。

她的剑尖挑开半片竹帘,露出门内堆得齐腰高的桑皮纸——最上面一叠的边缘泛着淡淡青灰,和张书办那本被刮改的黄绢册页质地如出一辙。

柜台后传来算盘珠子的脆响。

钱掌柜正低头拨弄算筹,靛青长衫的袖口沾着纸浆,听见动静抬眼时,镜片后的瞳孔猛地缩成针尖。

他的手在桌下摸索,李青崖看得清楚——那是往暗格里塞东西的动作。

"钱掌柜。"李青崖上前半步,靴底碾过地上的碎纸。

他摸出那枚青铜鱼符,往柜台一按,"程公公让我来取这个月的'特供'。"

算盘"哗啦"一声翻倒。

钱掌柜的喉结上下滚动,额角的汗顺着皱纹往下淌:"官爷...程公公的人向来是酉时来..."

"程公公改规矩了。"苏九鸾的剑穗子扫过钱掌柜的后颈,"你是没看见文书库的火?

张书办的血?"她刻意放重了尾音,钱掌柜的膝盖登时一软,扶住柜台才没栽倒。

李青崖盯着钱掌柜发颤的指尖。

那枚藏在柜台下的钥匙正从指缝里滑落,铜钥匙齿上沾着暗红——像是新蹭的血。

他突然探身抓住钱掌柜的手腕,腕骨细得硌手:"上个月十五,你给尚食局送了三十车桑皮纸。"他的声音冷得像浸了井水,"其中五车掺了槐米汁,刮了能重写。

程公公要这些纸改史书,你当自己是帮他,还是垫脚石?"

钱掌柜的脸瞬间煞白。

他突然剧烈咳嗽起来,从怀里掏出块帕子捂嘴——帕子上的血渍还未干透。"官爷明鉴..."他的声音带着哭腔,"小的只是个卖纸的,程公公拿我儿子的命要挟...上个月他说要改什么'代宗实录',小的不肯,他们就往我儿子的药里掺了巴豆..."

苏九鸾的剑尖"叮"地敲在柜台上:"现在说这些晚了?"

"不晚。"李青崖松开手,从袖中摸出张书办塞给他的金疮药包,"张书办昨夜走了水路,带着程公公改史的证据去洛阳。"他把药包推给钱掌柜,"你儿子的药,该换干净了。"

钱掌柜的手指死死攥住药包,指节发白。

窗外传来卖花担子的吆喝,他突然压低声音:"程公公三天后要在兴庆宫偏殿开密会。"他的镜片蒙了层雾气,"说是要商量...商量让太子暴毙的事。"

李青崖的后颈瞬间绷首。

他想起前几日在太子府外闻到的异香——那是能让人心脏骤停的乌头粉味道。"还有谁参加?"

"右骁卫的刘将军,鸿胪寺的周少卿..."钱掌柜的声音越来越低,"程公公让人做了新的鱼符,说是要'清君侧'。

官爷,小的真不知道他们要..."

"够了。"李青崖打断他。

他望着钱掌柜案头的纸样,突然想起程公公书房里那尊衔珠凤凰镇纸——和黄绢册页的封纹一模一样。"鱼符什么样?"

"鎏金的,刻着'内常侍'三个字。"钱掌柜从暗格里摸出个木盒,掀开是半枚残符,"小的前几日收拾纸堆,从夹层里捡的。

程公公的人说这是新制的,旧符要收回..."

苏九鸾凑过来看,指尖轻轻划过符上的纹路:"和你从鹰卫身上拿的那枚不一样?"

"不一样。"李青崖的拇指着残符的边缘,"程公公要换一批人。"他突然抬头看向钱掌柜,"密会的时辰?"

"丑时三刻。"钱掌柜的额头抵着柜台,"偏殿后墙有个狗洞,小的给太子送纸时见过..."

"青崖。"苏九鸾突然按住他的胳膊。

她的掌心烫得惊人,"你想冒充宦官混进去?"

李青崖没说话。

他望着窗外飘起的纸灰——不知是哪家在烧纸钱。

十年前他爹被拖出史馆时,也是这样的纸灰落了满肩。"程公公要改的不只是史书。"他的声音轻得像叹息,"他要改李唐的天。"

苏九鸾的手指慢慢蜷进他掌心。

她的指甲在他手背上掐出月牙印,不是疼,是烫:"我陪你去。"

"不行。"李青崖反手扣住她的手腕,"程公公的人认得出你的剑穗。"他松开手,从钱掌柜手里接过残符,"你去陈校尉那儿,拿套宦官的旧官服。

要左监门卫的,他们常往尚食局送东西。"

钱掌柜突然扯住他的衣角:"官爷...密会时程公公有个习惯,要喝三盏茶。

第一盏是雨前龙井,第二盏是加了朱砂的..."

"够了。"李青崖把残符收进怀里,"你现在就出城,去城西的土地庙等陈校尉的人。"他转身对苏九鸾说,"拿官服时,让陈校尉查左监门卫的宦官名录——要找个三天前失踪的。"

苏九鸾点头,转身时又回头看了他一眼。

晨光里她的耳坠晃了晃,是当年她爹送的银铃,"当心。"

钱掌柜缩在柜台后,看着两人的背影消失在纸坊门口。

他摸出怀里的药包,突然笑了——药包里除了金疮药,还塞着半块碎玉,是李青崖方才趁他不注意塞的。

那是前朝史官的信物,他爹当年也有半块。

李青崖站在纸坊外,望着钱记的幌子被风卷起又落下。

他摸了摸怀里的残符,指尖触到符底刻着的小字:"程"。

风里飘来若有若无的墨香,混着远处早市的喧哗,像极了十年前史馆的味道。

三天后的丑时三刻,兴庆宫偏殿的狗洞外,会有个穿着左监门卫官服的"宦官"。

他的袖中藏着残符,怀里揣着程公公改史的证据,而他的眼睛——那双能看透谎言的"先知之瞳",正等着揭开长安最深的暗流。

此时,程府的灯笼在暮色里亮起。

程公公捏着茶盏的手突然一抖,茶汁溅在案头的《贞观政要》上,晕开一片深褐。

他望着窗外渐起的风,总觉得有什么东西,正顺着长安城的青石板,朝着他的密会,一步步逼近。


    (http://www.aixiasw.com/book/dcegde-5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ixiasw.com
爱下书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